產后子宮如何恢復 可以試試這些小妙招

作者: 杜效肚  2017-05-27 11:02 [查查吧]:m.uabf.cn

   女性產后子宮一般都很虛弱,很多沒經驗的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恢復子宮。下面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產后子宮如何恢復 可以試試這些小妙招”,一起來看下吧!

  首先來看下產后子宮如何恢復:

  產褥期適當動一動

  產后6~8個小時,新媽媽在疲勞消除后,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于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早做提肛運動

  所謂提肛,主要就是收縮肛門。自然分娩的媽媽,最好在當天就開始做提肛運動。每次提肛以后要憋住20~30秒,然后放松,每組3~5次。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每次提肛憋住的時間長短。

  不要憋尿

  分娩結束后,新媽媽通常會出現(xiàn)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等癥狀,再加上不習慣于臥床姿勢排尿,更容易發(fā)生尿潴留,使膀胱撐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因此,分娩后一定要及時排尿,有尿意的時候,盡快去洗手間。

產后子宮如何恢復 可以試試這些小妙招

  給子宮部位做個按摩

  為加速子宮收縮,醫(yī)生一般會在產房內為新媽媽做子宮按摩,并使用子宮收縮藥物。新媽媽回到家中,也可以在子宮的部位做個按摩。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huán)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讓寶寶吸吮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依照子宮收縮的生理原理,刺激乳頭,也會讓人體產生子宮收縮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都會產生相同的效果,這就是用物理方式來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

  避免腹部勞累用力

  新媽媽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都應盡量避免。還要預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梢赃M行一些產后運動,例如進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產后一周躺在硬床上進行抬腿、提臀,或膝胸臥式運動,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服用生化湯進行調理

  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來之后,子宮自然會收縮。所以,生化湯比較適合在產褥期服用,對幫助子宮恢復有顯著的效果,具體如何服用請遵醫(yī)囑。

  別當臟媽媽

  分娩后沐浴,對媽媽來說有益無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陰傷口及周圍的細菌不易停留,還能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傷口愈合。

  堅持母乳喂養(yǎng)

  產后母乳喂養(yǎng)不僅對寶寶的發(fā)育有好處,而且也非常有利于子宮的恢復。因為在乳頭和乳暈上有很多感覺神經末梢,寶寶在吸允過程中可以刺激這些感覺神經末梢,通過這些神經末梢傳入腦部的垂體后葉,使得催產素合成增加,血液循環(huán)后促進子宮肌肉的收縮,加速子宮的修復。

  中藥泡腳

  大家都知道足部中有很多穴位,通過泡腳可以刺激穴位,使得全身的血管擴張,促進全身血液的循環(huán),從而也有助于臟器功能的恢復。

  接著要給大家推薦幾款適合產后子宮恢復吃的食物

  食譜一

  材料:甲魚600克、天麻20克、當歸20克、棗(干)40克、鹽3克、姜3克

  做法:

  1、將生魚(約640克)放入滾水中,使其排盡尿液。

  2、生魚(甲魚)刮洗,去內臟。

  3、天麻、當歸頭用水洗凈,切片。

  4、紅棗用水洗凈,去核。

  5、將材料全部放入燉盅內,加入涼開水。

  6、蓋上蓋,放入鍋內,隔水燉4小時。

  7、加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食譜二

  材料:豬腰子500克、當歸10克、黨參10克、山藥(干)10克、醬油10克、姜5克、大蒜(白皮)10克、香油2克、醋25克

  做法:

  1、將豬腰切開,洗凈。

  2、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系緊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

  3、待豬腰煮熟,撈出冷卻后,切成薄片盛盤。

  4、將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等拌勻,淋上即可。

  食譜三

  材料:鱔魚500克、當歸15克、黨參15克、大蔥5克、姜5克、黃酒30克、醬油30克、白砂糖10克、味精1克、淀粉(豌豆)5克、香油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把當歸和黨參一起放在小碗里,加100毫升水,隔水蒸20分鐘左右。

  2、鍋置旺火上燒熱后,放入少許油,先投入蔥、姜,煸出香味后,再將鱔絲倒進去煸炒,再加黃酒、醬油和白糖,炒勻。然后將蒸過的當歸和黨參倒進去,加鮮湯,蓋上蓋,用小火燜5分鐘左右。

  以上就是關于:“產后子宮如何恢復 可以試試這些小妙招”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查查吧公眾號”每日學一菜“

查查吧公眾號”每日學一菜“

 

相關熱詞搜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