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缺鐵吃什么 孕婦缺鐵的癥狀及危害

作者: iruge  2019-05-03 21:45 [查查吧]:m.uabf.cn

  懷孕期間對于各個元素的補充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孕婦會補葉酸,但其實孕婦也會出現(xiàn)缺鐵的情況,那么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孕婦缺鐵吃什么以及孕婦缺鐵的癥狀及危害。

  懷孕期間對鐵的需求量非常大

  懷孕后的準(zhǔn)媽媽對鐵這個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沒有懷孕的女性身體里只有0.3克存儲鐵,而懷孕期間鐵的需求量為1克到3.6克。滿足胎兒和胎盤生長需要400到500毫克,子宮需要40到50毫克,孕期紅細胞增加需要450毫克,其余的用于補充分娩失血所流失的鐵。

  此外,有些準(zhǔn)媽媽在懷孕初期會出現(xiàn)孕吐反應(yīng),嘔吐、食欲不振、胃腸功能紊亂、胃酸缺乏、營養(yǎng)不良、食物中所含蛋白質(zhì)不足都可能影響到腸道對鐵的吸收。本身鐵的儲存量就不足,再加上這些孕吐反應(yīng),如果不及時補充鐵的話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缺鐵,影響到肚子里寶寶的健康生長。

  孕婦缺鐵的癥狀及危害

  孕婦缺鐵時往往有如下癥狀:

  1、面色蒼白不夠紅潤,怕冷,經(jīng)常頭暈,心悸呼吸加速,注意力難以集中,精神不佳,食欲減退,經(jīng)常腹脹腹瀉,吞咽苦難,缺鐵比較嚴重的媽媽還可能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眩暈、暈厥、異食癖等情況。

  2、長期缺鐵的孕婦,指甲會皺縮粗糙,皮膚干枯,頭發(fā)毛糙易脫落,嘴角也容易破裂。

  3、也有的媽媽缺鐵時并不會出現(xiàn)任何不適的癥狀,特別是那些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剛開始的時候身體并沒有什么明顯的不適,等到身體內(nèi)儲存的鐵慢慢耗盡,缺鐵性紅細胞生成之后,出現(xiàn)臨床癥狀后,缺鐵的情況就已經(jīng)非常嚴重了。

  缺鐵會對孕婦自己本身和肚子的寶寶造成雙重傷害,最常見的危害是胎兒早產(chǎn)、發(fā)育遲緩、死胎,準(zhǔn)媽媽自己也可能出現(xiàn)妊娠期高血壓或高血壓性心臟病、貧血性心臟病,分娩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心力衰竭,即使生產(chǎn)過程中失血不多,產(chǎn)后也很可能發(fā)生休克或產(chǎn)褥期感染孕婦懷孕吃什么

  孕婦缺鐵吃什么

  食物中的鐵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動物組織中,比如牛肉瘦肉、動物肝臟、蛋黃等,能夠被我們身體很好的吸收;另外一種是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比如谷類、豆類、水果蔬菜,吸收率不高,建議搭配肉類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能夠有效促進鐵的吸收。

  孕婦補鐵的食物可以參考下面這些:

  動物內(nèi)臟、動物血(鴨血、豬血)、瘦肉、魚肉、家禽、蛋黃、牡蠣、鮮貝等

孕婦缺鐵吃什么
孕婦缺鐵吃什么(圖片來自攝圖網(wǎng))

  豆制品中鐵的含量非常的高,腸道的吸收率也比較好

  主食建議多吃面食(面條、面包等),面食中鐵含量比大米要多,腸道的吸收率也更好

  蔬菜和水果:韭菜、芹菜葉、柑桔、獼猴桃、葡萄、櫻桃、桃子、菠蘿、香蕉、大棗等等。

  建議雞蛋和肉、雞蛋和番茄一起食用,能夠提高鐵的吸收率

  此外,建議用鐵鍋、鐵鏟來制作食物,這些傳統(tǒng)的鐵炊具在制作食物時能夠形成可溶性鐵鹽,能夠讓腸道吸收。在日常飲食之外,還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補充鐵劑。在美國孕25周到28周的時候會做血糖測試,做一小時血糖測試的時候會順便查鐵,如果缺鐵就需要額外吃鐵片補鐵。

  孕婦補鐵注意事項

  1、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或飲料能夠促進鐵的吸收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橙汁、番茄汁、草莓、青椒、柚子等。此外,魚類和肉類也能夠促進植物鐵的吸收,建議飲食葷素搭配,比如可以在青椒里放少量的牛肉,這樣有利于吸收蔬菜中的鐵元素。

  2、鈣會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

  如果媽媽在吃含鐵量高的食物或者鐵片的時候,就不要同時服用含鈣量高的食物或含鈣的抗酸劑。比如牛奶中富含鈣,服用鐵片的時候就不要喝牛奶,可以把牛奶放到兩餐之間喝。茶和咖啡中含有的多酚也會干擾身體對鐵的吸收。

  孕婦缺鐵的癥狀及危害還是挺大的,所以孕媽們在孕期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飲食,孕婦缺鐵吃什么,上述補鐵的食物都可以吃起來,希望以上內(nèi)容能幫助到你喔!

  推薦閱讀:兒童補鐵哪個牌子好 怎樣選擇補鐵產(chǎn)品

  推薦閱讀:產(chǎn)婦補鐵劑哪個牌子好 各大品牌分析

相關(guān)熱詞搜索:

相關(guān)閱讀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guān)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xùn)
  • 學(xué)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nèi)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