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如何保胎 早期保胎小知識

作者: 孔外昱  2012-07-30 11:09 [查查吧]:m.uabf.cn

  十月懷胎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準媽媽們可能在身體方面有很大的變化,比如遭受孕吐,吃不下東西,惡心,疲勞,胸部脹痛,孕婦抽筋等身體折磨。最主要的是,孕早期的胎兒都不穩(wěn)定,稍微不小心,對準媽媽來說都是大事,所以,孕早期保胎對準媽媽來說都十分重要。小編推薦幾點孕早期如何保胎小知識,讓準媽媽和準爸爸們學習。

  一:早期保胎前三個月最重要,方法各不一。

  第一個月

  第一個月是神經(jīng)管、四肢、眼睛開始分化日期,此時一旦遇到有害物質(zhì),這些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因此就停止發(fā)育而殘缺不全,出現(xiàn)畸形。

  建議

  已確切懷孕的媽咪盡量不要到劇院、舞廳、商店等人集聚的地方,以免感染流行病毒。盡量遠離電磁污染,少用電腦、微波爐、手機等。避免飲濃茶、濃咖啡及可樂型飲料,孕媽媽最理想的飲料是白開水。不要將手直接浸入冷水中,洗衣要用肥皂,不宜用洗衣粉;洗碗要選用不含有害物質(zhì)的洗潔精。

  第二個月

  此時已開始有早孕反應,反應的時間、癥狀、程度因人而異。

  建議

  此時,孕媽每天可增加一小時睡眠時間,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氧氣,每天到綠地或林蔭中散步一小時。在飲食上,應選擇清淡可口和易消化的食品。注意不要缺水,讓體內(nèi)的有毒物質(zhì)能及時從尿中排出。

  第三個月

  這時候的早孕反應加劇,同時增大的子宮壓迫膀胱底部,會引起排尿頻繁,妊娠十二周左右了,子宮超出盆腔進入腹腔,對膀胱壓力減輕,尿頻現(xiàn)象會好轉(zhuǎn)。

  提醒:

  小編要提醒各位準媽咪,本月仍然是胎兒最易致畸時期,對寶寶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很重要。記得口服葉酸,飲食盡量吃新鮮的,避免吃腌制食品。如果胃口不好,要少量多餐,多吃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等。合理安排睡眠時間,多注意身體變化的小細節(jié)。此外,蚊早叮咬后,切忌涂用清涼油。

  二、區(qū)分不同孕婦不同保胎方法

  有流產(chǎn)經(jīng)歷與沒有流產(chǎn)經(jīng)歷的準媽媽,保胎方法在某些細節(jié)上是不一的。有些習慣性流產(chǎn)史的孕婦,發(fā)生流產(chǎn)以后,不宜馬上懷孕,最好間隔1年以上,讓子宮獲得較好的修整與休息。再次懷孕后,應避免體力勞動,注意臥床休息,暫停夫妻性生活。這些措施對于防止再度流產(chǎn)非常必要。

  除有流產(chǎn)、早產(chǎn)、多胎懷孕等懷孕并發(fā)癥的孕婦之外,醫(yī)師通常會勸告孕婦每天從事固定量的運動,以維護健康及體力。一般的體操、游泳與溫和的球類運動都是在容許范圍內(nèi)的,野外踏青、郊游也不會有問題。太過激烈或危險的運動,如踢足球、打籃球、攀巖、百米短跑等則要避免。

  不是所有孕婦都可以照常工作的。有下列情形時,工作最好停止或轉(zhuǎn)換其他工作:有流產(chǎn)、早產(chǎn)現(xiàn)象,或前置胎盤造成陰道出血時,必須停止工作;有妊娠毒血癥、懷雙胞胎或胎兒體重過輕時,最好多休息;工作場所含有毒物時,最好調(diào)換工作場所,遠離放射線劑量高的工作場所,如核能電廠、放射線檢驗室或治療室;美容師、教師或護理人員因工作的性質(zhì)常需久站,容易發(fā)生靜脈曲張,應盡量減少站立的時間。

  建議

  戰(zhàn)勝懷孕期間的艱辛,少不了丈夫的作用。更多地關心、體貼、照顧妻子,使妻子保持一個好心情,是幫助妻子生出健康寶寶的最好辦法。

  三、保胎藥要正確使用

  說到保胎藥,媽媽們也要慎用。是藥三分毒,在使用保胎藥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下幾點:

  1、孕婦不能濫用保胎藥保胎,如因病情需要使用保胎藥時,應注意醫(yī)生用藥指征,有針對性地用藥,并注意使用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正確使用保胎藥。

  2、其實,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營養(yǎng)最終還是要靠飲食來維護,所以孕婦的營養(yǎng)一定要均衡合理,葷素搭配,粗細結合,饑飽適度,不偏食不挑食。少吃多餐,要特別加強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以及維生素的攝入。飲食宜清淡,少量多餐,不宜食用含鹽、亞硝酸鈉過高的食物,如腌肉、火腿等。避免食用刺激性的東西,如辣椒、咖啡等。

  提醒

  總之而言,在使用以上的保胎方法時,要注意避免盲目過度保胎,有問題詢問醫(yī)生建議,同時在保胎的同時要多注意休息,希望每個媽媽都可以安全生下健康的寶寶。

相關熱詞搜索: 保胎

相關閱讀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nèi)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