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音樂推薦(2)

作者:  gnbqs   2011-05-19 11:25 [ 查查吧 ]:m.uabf.cn

(11)《將軍令》
吹打樂,原為戲曲中開場音樂和為擺陣等場面而伴奏的曲牌。民間藝人也常吹奏以增添節(jié)日氣氛。上海民族樂團根據蘇南吹打《將軍令》加以改編。樂曲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變化上造成了強烈的對比,使曲調更顯氣魄宏偉,猶如千軍萬馬簇擁主帥勝利歸來。  

(12)《金蛇狂舞》
民族管弦樂曲,1934年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并親自指揮灌制成唱片。樂曲采用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以及充分調動打擊樂的色彩等各種手段,使樂曲非常激越和振奮,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仿佛讓人們沉醉在歡樂的節(jié)日之中。     

(13)《翠湖春曉》   
民族管弦樂曲,聶耳根據云南昆明洞經音樂改編。樂曲采用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調式、速度、配器的變化對比,發(fā)展成三個段落。開始,曲調抒情明朗、中段是一個輕柔委婉的旋律,之后,音樂熱情而歡快,并逐漸達到高潮。樂曲生動地表現了春回大地,萬物充滿生機的景象,也表現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14)《瑤族舞曲》
民族管弦樂曲,彭修文根據劉鐵山、茅沅的同名管弦樂曲改編。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時的歌舞場面。樂曲開始,悠揚委婉的主題是少女輕盈的舞姿,之后,音樂的情緒逐漸高漲起來,仿佛青年男女們也紛紛起舞。中段是一個三拍子的歌唱性旋律,仿佛是戀人們邊歌邊舞,互表愛慕之情。當主題再現時,氣氛也隨之變得更為熱烈,感情也越來越奔放。

(15)《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樂,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約在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首次將其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后,又經多次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該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編為鋼琴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

(16)《彩云追月》
民族管弦樂曲,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節(jié)目部主任時,同聶耳一起,為百代國樂隊定了一批民族管弦樂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創(chuàng)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編制重新配器。樂曲以具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通過各種樂器的細膩編配,以輕快的節(jié)奏,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調悠揚而抒情。   

(17)《雨打芭蕉》
廣東音樂,樂譜初見于1917年左右丘鶴儔編著的《弦歌必讀》,經潘永璋執(zhí)筆整理,是廣東音樂早期優(yōu)秀曲目之一。樂曲流暢明快,富有生氣,通過初夏時節(jié)雨打芭蕉的瀝瀝之聲。表現了人們的內心欣喜之情,富有南國情趣。音樂材料源于"八板"的變體。通過放慢加花等手法變奏,并用節(jié)奏的頓挫,連斷對比和對旋律樂句的短碎處理,音樂優(yōu)美動人。六十年代之后,進行了改編并采用了一些新手法,使樂曲更為動聽。

(18)《喜相逢》
笛子獨奏曲,原來是內蒙古民間樂曲,后來流傳到張家口北部一帶,成為山西梆子,二人臺等地方戲曲的過場音樂。經馮子存改編為笛子獨奏曲,表現了親人依依惜別和別后重逢時的歡樂。音樂生動活潑,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樂曲的結構為民間器樂曲中常見的變奏曲式,并在保持段式結構不變的情況下,運用笛子的各種技巧,如力度、速度、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使每次變奏都從側面發(fā)展和豐富了音樂主題形象。曲首采用散起形式,緩慢的速度和滑音的運用,表現了難分難舍的情緒。變奏一,輕快活潑的節(jié)奏,表現了久別重逢時的喜悅心情;變奏二,節(jié)奏更為歡快,歡樂之情進一步得到發(fā)展;變奏三,速度更快,情緒更為熱烈,樂曲的氣氛達到高潮。  
  
(19)《姑蘇行》
笛子獨奏曲。江先謂曲,樂曲采用昆曲音調,色彩鮮明、甜美抒情,寧靜的引子把人們帶入美如詩畫的意境之中。隨后,抒情的行板,仿佛使人領略到姑蘇林誘人的山光水色。之后,音樂轉入熱情的小快板,使人感到熱情洋溢,充滿活力,主題再現時。曲調更為婉轉動聽,人們仿佛沉醉于無限美好的景致之中。

(20)《江河水》
雙管獨奏曲原是東北地區(qū)流傳的民間樂曲,后由魯丁編曲為雙管獨奏曲。樂曲開始,雙管從最低音區(qū)起奏散板樂句,之后慢慢引出主題,這一羽調式的曲調與管子近似人聲的特殊音色,使音樂更顯暗淡。凄涼悲切。隨之,這一音樂主題的緩慢的速度,旋律的大起大伏,曲調更為悲憤。中段音調平穩(wěn),力度稍弱,仿佛人們陷入悲痛的回憶之中,緊接著音樂急轉,管子全力奏出激昂剛勁的音調,似怒火爆發(fā),令人心潮激蕩。此曲后經黃海懷移植為二胡獨奏曲,廣為流傳。  

(21)《鳳凰展翅》
笙獨奏曲,胡天泉、董洪德作于1956年。樂曲采用山西梆子音調、運用笙的各種演奏技巧,描繪鳳凰各種優(yōu)美的姿態(tài),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2)《漁歌》
巴烏獨奏曲,閻鐵明作曲,基本音調采自云南經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間音樂,曲調優(yōu)美清新,通過巴烏特殊的柔和音色以及濃郁的哈尼歌調,表現了邊疆人民對新生活的贊美之情,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23)《良宵》
二胡獨奏曲,原名《除夜小唱》,劉天華作于1927年。這是劉天華著名十大二胡名曲之一,為除夕之夜即興之作。曲調音樂形象單一、抒情、清新、明快,給人的怡然自得之感,族律輕盈柔層展開,引人入勝,充滿了詩情畫意。

(24)《光明行》   
二胡獨奏曲,劉天華作于1931年,是他著名的十大二胡樂曲之一。這是一首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旋律堅定明快,節(jié)奏富于彈性。樂曲大膽吸收了西洋作曲技法,將樂曲層層展開。全曲樂觀向上、生氣勃勃、樂觀而自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