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mhmn 2015-03-23 10:39 [ 查查吧 ]:m.uabf.cn
電影失孤好看嗎?參考下面一則影評:
1.劉德華真的很努力,而且越來越努力,根本看不到他放松自己的痕跡。妝容把他努力變成一個安徽農民,他自己也拼命成為一個農民,穿著一件襯衣,里面還套著一件秋衣,這真是精準地描摹。但這說得過去的狀態(tài)只能截止到他開口說話之前,他一開口講話,一切就都崩塌了。他講著一口港味普通話,在碼頭上跟周圍的人點頭哈腰地打招呼,“兄弟,麻煩你哦,幫我看一眼哈。”那些總讓人聯想到TVB的語氣助詞,真的沒有辦法不讓我跳戲。啟用港星,尤其是這種所謂的“天王巨星”出演內地農民,往往都是這種后果。當年,顧長衛(wèi)選擇郭富城出演《最愛》里的農民,就是一次先例。雖然這一次劉德華的表現比郭富城優(yōu)異許多,但仍然沒辦法真的顛覆自身的局限。這些巨星依靠常年節(jié)制飲食和專業(yè)健身打造出來的身體線條,就天然沒辦法出演那些倚著靠著歪著斜著,體型走形的農民。明星長期處于眾星捧月狀態(tài)之后形成的凌厲眼神更無法揣摩出農民那些眼睛中的閃躲與卑微。這些巨星長得太“清晰”,而不像普通人,永遠挺著一張模模糊糊的臉。所以,當劉德華每一次在一群人中間出現的時候,即使鏡頭焦點沒對準他,觀眾也會憑借本能第一時間發(fā)現這個人與眾不同。沒辦法,你要明星拉動票房,就得經受這樣的結果。
2.井柏然老師,您是來戲里搗亂的么?你德華叔叔有多努力,你就得多逗比,把人家的努力都稀釋了算完是吧?井柏然這種沒受過系統臺詞訓練的演員,只要一大聲說話就會因為控制力不足而暴露方言底色。所以,每當他一扯脖子喊,就總讓我以為是芒果臺的杜海濤給他配的音。一個從小在四川重慶一帶被拐賣,然后送到福建武夷山生活了快20年的小伙子,說一口帶有東北尾音的京片子,你們自己感受下。我還必須逼迫自己相信這段劇情,這是得有多受罪。更要命的是,井柏然老師的主要功能是在電影中負責配樂詩朗誦部分。這個從小沒戶口,一直在山里修摩托的哥們,給自己染了一頭栗色韓范兒微卷發(fā),穿一款美國鷹的帽衫,動不動就背對江水,面向竹林,悠悠念誦“為什么,我的媽媽,連我的夢里都不肯來。”因為導演不是你瓊瑤阿姨,謝謝你,趕緊收了神通吧。
3.這部戲中客串的明星挺多,比如扮演交警的梁家輝,比如扮演人販子的吳君如。相比之下,吳君如的表現算是最好的,因為她臺詞很少,露面又不多,這樣就可以把妝化得很夸張,人們就會相信她的角色。因為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所以也沒辦法挪動太多,如果能把劉德華的角色哪怕改成一個廣東人,都能順理成章地解決掉他的臺詞困惑。所以,現在就只能看到這么一個,說港普的安徽農民遇到了一個說北京話的福建孩子,又在中國大山間的高速路上偶遇一個同樣說港普的交警的故事……
4.同樣的題材,《親愛的》講的算是個完整故事,每個情節(jié)和情感推動都很扎實可靠,也有效,人物與背景契合度很高,但《失孤》只有設定,沒有故事。某種程度上講,這部電影從未開始,也從未結束。它缺乏最基本的代入感,只是在幾個必要的節(jié)點上,通過演員的失聲痛哭強迫催淚。這樣就很討厭了。從整體上來看,它更像一部風光片。《失孤》的攝影和美術都很優(yōu)秀,有些中景和遠景令人贊嘆,而且滿眼的翠綠和流水,它把中國大陸山村景象中那些粗糙的部分有效剔除了,在鏡頭中,時常讓人以為這是一部臺灣或者日本取景的片子。而作為電影本體的故事,幾乎完全是缺失的。我真的不能理解,作為著名編劇出身的彭三源,為什么會寫出這樣一個根本就沒有故事的電影。優(yōu)秀的父子/類父子設定有太多,同樣是父子上路的設定,著名的《內布拉斯加》同樣沒有什么塊狀的故事,但是每一次尋找和每一次失落都應對著也推動著兩個角色情感的遞進,最終解決也解釋了某些東西,所以才堪稱優(yōu)異。但《失孤》呢?只有莫名其妙情感突進,兩個角色完全是被編劇強制性地粘合在了一起。
5.我們來仔細看看,為什么這兩個角色的故事和情感線會讓我們覺得那么別扭和不對勁兒。劉德華和井柏然因為一場車禍結識,后者幫前者修摩托,也一點點互相得知來路。修車之后,兩個人按常理,要么一拍兩散,要么一同就此上路各自尋親。但編劇安排他們分開了一段。然后,劉德華尋親失敗,被人痛打,跌跌撞撞把破損的摩托拖到沙灘上,此時,井柏然如天使下凡般降臨,隨后,兩人扭打一處,然后又突然和好,感情遞進一個層級。我們明白,劉德華堅持要修車是為了表現自己仍然沒有放棄希望,井柏然告訴他摩托徹底報廢,是不想看他如此糟踐自己。但是,作為編劇和導演,你不能安排這種根本缺乏可能性的邂逅戲讓兩個人再度重逢,劉德華從海里拖著個破摩托在沙灘上蹭來蹭去,難道是通過心靈召喚叫來的井柏然嗎?在此之前,他們倆感情線已交代結束,那么幾乎算是萍水相逢的二人,即使有著共同又特殊的情感背景,也不可能重逢時就爆發(fā)出那么極端的情緒,這不符合常識。中國電影對于常識的蔑視導致了一次次災難式的敘事。好了,這算一次情感增生,再往后看,兩人一起上路,一人尋兒子,一人尋父母,兩個剛認識不久的人,在澡堂子的躺椅上挨得那么近,臉對臉不說,還互相把腿壓在對方身上逗個什么勁呢?彭三源老師可能不知道現在大眾的審美取向,用狗血電視劇的思維去框定電影,電視劇的受眾基本是中國大媽,電影院里基本都21.5歲,這些年輕人會說你在讓角色攪基的,懂嗎?這叫文化氛圍背景,年輕人是被這樣的氛圍熏染出來的,你要考慮這些。之后的情緒和節(jié)奏更加失控,兩個人打工給人洗車的時候,互相潑水逗樂,弄得跟一對小情侶一樣,這樣真的太不合適了,而且還搭配著那種擠眉弄眼的滑稽音樂。你為了讓大家看到,他們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父親或兒子,但是這種表現方式起到了反作用。別的不再提了,對于只用90分鐘講好一個故事,以及要使用針對非大媽受眾的方式去講,這個導演還差得太遠。
6.《失孤》其實也不只一條故事線,除了劉德華和井柏然這條主線之外,還有一條穿插的失去孩子的年輕母親的戲碼??吹阶詈笠矝]能明白,那條線索到底是干毛用的。難道就是用來抒情和安排一場死亡來刻意顯示悲劇性嗎?如果說,拍攝劉德華和井柏然故事的時候,導演彭三源犯了中國電視劇主義的錯誤,那么另外那條母親的線索就是走上了中國式MV主義的邪路。一個失去孩子,已近瘋癲的母親,你還把她打扮成得跟個文藝女青年一樣,穿個黑色開衫配條棉布白裙子,每天徘徊在十字街頭,這算怎么回事啊?最終,孩子被人發(fā)現,她不知情的情況下選擇了跳江。這么絕望的結局,你把落水畫面拍得跟個偶像劇一樣,又是橘黃光暈,又是飄散的長發(fā),就差弄一群魚圍著她轉了是吧,你的目的是什么啊到底?看到這些的時候,我就一直在琢磨,這個導演是不是拍了很多這樣的段落,為了主戲不夠,配菜來湊啊?除了那條莫名其妙的線索,還有井柏然在找到親生父母時,不斷穿插的竹林和鐵索橋,還有媽媽剪斷的辮子。你知道用這種慢動作和黑白色調故意做出的心理描寫有多拙劣嗎?現在連動畫片都不這樣描寫人物心理了好嗎。
7.本來,劉德華尋子是主要推動情節(jié),結果遇到井柏然之后,他幾乎算是完全變成了被動方,把所有希望和精力都寄托在幫助井柏然找到父母這件事上。這個錯動太大了,缺乏必要的交代他是用這樣的方式彌補自己尋子不得的心理缺失,電影,是要你去講故事,你不能仍給觀眾一堆材料,讓觀眾自己去做腦補啊。狗血的是,井柏然找到親生父母,就是因為劉德華在網上發(fā)了一條消息,說多年前,村里一起丟了兩個孩子,由此,事情突飛猛進。如果這么好辦,井柏然那么多年做夢都想回家,您作為一個20歲的年輕人,在網上自己發(fā)條消息能死嗎?合著您就是一直憋著,等劉德華來找到你,把這個機會讓給他,讓他有成就感的是嗎?您是菩薩下凡吧,一直在那等著點化劉德華的是吧?我知道,你交代了,一起被拐賣的那個孩子不想尋親,井柏然不想影響他,但這不妨礙你發(fā)這條消息尋找自己的爹媽啊。你為了不影響那個一同被拐賣的孩子現在的生活,就甘愿放棄自己找到親生父母的最好機會。您編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來思考的器官是大腦嗎?
8.最后,說兩件事。第一,這部電影看完之后,有多少人能憑借本能記憶記得兩個主角的角色名字,其實,他們一個叫雷澤寬,一個叫曾帥,但是,我們只能記得,一個叫劉德華,一個叫井柏然。對于一個導演來說,只能記得演員名字,而想不起角色名字,是一種恥辱。第二,問一個問題,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自己有這樣的困惑。“失孤”,到底是神馬意思呢?失去孤兒?失蹤的孤兒?還是別的神馬我沒搞清楚的內容?這戲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孤兒啊,只有被拐賣的兒童啊,退一萬步講,就算把那些被拐的孩子都稱作孤兒,你怎么能叫“失孤”呢?失去之前,他們不是孤兒啊,你又怎么能“失去”一個孤兒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圖說新聞
深圳哪里有沙灘 深圳
深圳哪里可以玩漂流
2021第二屆龍崗喜劇節(jié)
2021粵港澳大灣區(qū)車展
福田文體中心青年管
福田文體中心管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