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日常開車技巧匯總

作者: 史州  2017-10-19 09:57 [查查吧]:m.uabf.cn

  生活中,有一些實用的開車技巧能夠讓我們輕松應對各種突發(fā)問題,那日常開車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一起來看看2017日常開車技巧匯總。

  2017日常開車技巧匯總

  NO.1

  行車距離

  開車上路時要注意保持行車間距,根據以往的測試,在車速100公里/小時的時候急剎車,再好的車也需要將近40米的剎車緩沖。即使平時在城市中行駛車速可能達不到100公里/小時的速度,但是在正常行駛中也不可能保證車輛一下就能穩(wěn)穩(wěn)地停住,所以保持適當的行車間距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NO.2

  檢查車輛情況

  在上車前還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的,先看看自己愛車的情況,繞車一周檢查檢查車輛有沒有異常,檢查胎壓還夠不夠氣,觀察一下自己的牌照有沒有被泥水或其他的異物遮擋,如果是夜間駕駛需要檢查一下自己的燈光是不是都能開啟,這些問題如果存在,都會在行駛的途中引發(fā)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發(fā)現輪胎不夠氣很有可能是你的輪胎被扎了,如果放任不管或沒有觀察到,很容易在行駛時出現爆胎而引發(fā)事故,車輛的號牌也要看一眼,不要被泥水或塑料袋遮擋,夜間上路之前一定要檢查燈光,如果發(fā)現有車燈不亮必須查看原因,如果自己修理不了,建議就不要駕車出行了。做完了這些基本檢查就可以上車了。

  NO.3

  超車并線需要注意

  還有就是超車并線的問題,需要超車時一定要觀察好周圍的道路和車輛情況,在后方車距比較大且前方無障礙的情況下打左轉向燈,再由前車的左側借道超車,然后再打右轉向燈回到原車道。并線前需要提前打轉向燈,千萬不要突然就并線,這樣很容易造成與周圍車輛的剮蹭或追尾事故。

2017日常開車技巧匯總

2017日常開車技巧匯總

  NO.4

  調整座椅、后視鏡和安全帶

  上車后先看看座椅和后視鏡有沒有調整好,避免在開始駕駛以后再調整,這樣會讓駕駛員分心,從而引發(fā)一些事故。調整座椅時,第一步先調節(jié)座椅、靠背的角度,視線不要太低,同時給頭部留出一些空間,以免車輛顛簸時頭部撞到車頂。

  將后視鏡展開后,可以從鏡面中觀察到自己的車身,但車身出現得越少越好,這樣可以盡可能減少盲區(qū)。然后是外后視鏡高低調節(jié),原則上從兩側后視鏡中觀察車后景象,使遠處地平面處于鏡像中央即可。不過一些朋友習慣將右側后視鏡角度調低,以便于更好的在倒車時觀察右側路況,這樣的做法并沒有錯,只是角度不要過低,以遠處地平線為基準,路面面積不要超過2/3的鏡面面積就是合理的范圍。

  NO.5

  遇到信號燈怎么操作

  再來說說遇到紅燈時應該注意什么,開自動擋的新手們一定要注意,遇到紅燈時要把擋位掛在N擋同時拉住手剎,這樣不僅省油還省力,在開車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開手動擋的新手們在等完紅燈起步的時候油門和離合沒有配合好熄火了,后面的車一按喇叭新手們就更慌,往往啟動好幾次才能把車開起來,這時候綠燈又變成紅燈了。先說新手司機們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張,按照平時起步的步驟慢慢來,集中注意力不要管后面的車怎么催你。對老司機們來說,遇到前方有這種情況發(fā)生時盡量不要催促,如果前方是一個新手司機,他們聽到你在催促會更慌張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NO.6

  停車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停車入位的詳細技巧磚叔就不在這說了,只說幾個注意事項。首先是盡量減少原地打方向,因為這對輪胎、轉向系統(tǒng)都不好。如果是側方位停車,盡量保證車頭跟前車有合適距離,以免后面的車逼太近導致出庫困難。車子停好了后務必將輪胎回正,自動擋先把擋位歸到P擋,手動擋把擋位歸到空擋,熄火拉上手剎。最后檢查一下車窗和天窗都有沒有關嚴,別忘了把貴重物品帶下車,一切都檢查好后再下車,下車后千萬不要忘記檢查一下車門有沒有鎖好。

  NO.7

  遇到交通事故

  在駕駛時實際的路況是非常復雜的,即使自己再小心駕駛也難免會遇到事故,今天磚叔再提幾點重點的注意事項,首先,遇到事故不要著急一定要冷靜,切記不要剛發(fā)生事故就慌忙下車,下車之前先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避免二次事故的發(fā)生。

  下車后第一時間在車后合適距離放置安全警示牌,然后打交通事故報警電話或者110,同時打保險公司電話報事故。如果是輕微事故,可以對事故的各個角度進行拍照,拍照完后立即將車挪至安全,減少對交通的影響。磚叔建議新手司機們在上車輛保險時最好是上全險,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自己的財產損失降到最小。

  以上就是關于2017日常開車技巧匯總的全部內容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