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犯困怎么辦 教你10大絕招

作者: 汪厚  2016-08-15 11:17 [查查吧]:m.uabf.cn

   開車犯困這事,相信所有的車主都遇到過,而天氣炎熱,更容易發(fā)生犯困的情況,一旦真的迷糊過去了,那么接下來就很可能發(fā)生一場災難。下面就給大家整理了幾條預防夏季開車犯困的妙招。

  避免自造“困”難

  這一點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首先應該避免困點開車,比如說午后時段,這是大多數(shù)人“生物鐘”里的休息時間,那么這個時候你應該先保證足夠的休息再上路。另外就是晚睡或者熬夜后開車,這種情況更是自找苦吃了,不是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在這種情況下上路駕駛。

  另外,我們還應該注意不要在吃了帶有安眠成分的藥以后上路,比如很多治感冒的藥,吃了以后就會讓人昏昏欲睡,如果吃了以后立刻開車,即便只是市區(qū)行駛也有很大風險。

  多開空調外循環(huán)

  車內空間小,如果空調用內循環(huán),車內的氧氣含量不足,人也容易犯困,因此最好多用外循環(huán),而且在高速路上,通??諝馐禽^好的,所以用外循環(huán)也更好。

  喝紅牛、咖啡、茶提神

  很多司機跑長途都會備兩瓶紅牛,可以起到補充能量、提神的作用。有些人習慣和咖啡或者茶,也都是不錯的方法。但需要注意這些飲料的溫度,避免鬧肚子。也有很多朋友反應已對這些東西免疫,這也就是因人而異的問題了,看自身情況就好。

  嚼口香糖、吃薄荷糖等

  相比較上面的喝東西,吃東西的辦法似乎對更多的人有用,嚼一嚼口香糖、吃吃薄荷糖或者佛手果(喉寶),這都是起效快的方式,甚至你還能準備點零食,芥末海苔、芥末花生、泡椒鳳爪等等,所以車上常備零食也是挺實用的(怎么感覺像是在給吃貨們找借口)。

  注意調整坐姿

  通常駕駛員上車以后坐定就不再調整姿勢了,而且一個合理的姿勢也是安全駕駛的基礎,但是這在高速駕駛時就不同了,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肯定會造成困乏,所以在行駛環(huán)境相對安全的情況下,伸伸腰、挪挪腿、扭扭頭什么的都應該來一遍,抑或輕微調節(jié)椅背角度和座椅高度,這也會帶來一種嶄新的乘坐體驗。

  與車內的人聊天

  小時候接觸的教育是,不要跟駕駛員說話,特別是公交車上,這個標語至今還有,實際上這個道理和上面的調整坐姿相同,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所以慣例得變通一下。高速行駛時,應該多與乘客聊天,讓自己的大腦運轉起來,當然也要把握好度,千萬別太激動了。而作為乘客,大家也要多留心,如果一車四個人,三個乘客都呼呼大睡了,那么這時候駕駛員可是非常的郁悶了,不是專職司機別這么殘忍的對待人家。

  打開車窗或者天窗

  自然風拂過臉龐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而這也是個提神的好辦法,而且這是較為廉價的,之所以這還會花錢,來自于行駛風阻變大,長時間如此會增加油耗,因此也并不建議在高速上長時間開窗行駛,而且如此的話,后排乘客往往會被吹成狗,那種狂風肆虐的感覺并不好受。

  多切換不同類型的音樂

  聽音樂也是大家習以為常的提神方式了,但是磚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音樂的類型最好還是多樣一些,因為每個人會對自己喜歡的音樂習以為常,就算是重金屬搖滾恐怕都難以刺激你的神經了;另外,歌曲還是要多更換,總是一樣的歌同樣也是起不到多少效果的。

  抹風油精或者清涼油提神

  這個方法是大家比較喜歡的,也是身邊大多數(shù)人都用的,而且立竿見影,可作用時間較長,還不帶負作用,另外我還沒發(fā)現(xiàn)對這兩種東西免疫的人,所以比較推崇這兩樣東西。具體做法,不建議直接往太陽穴上抹,因為過量的話會熏眼睛,最好是在兩個手腕上涂抹,以及在脖頸處涂抹,效果都是很好的。

  多停車休息

  通常來說市區(qū)短途駕駛都不會出現(xiàn)犯困的情況,但是只要上了高速或者環(huán)城快速路,那么大家就要警惕了,一定要注意多停車休息,有兩種參考方式,一個是時間,通常來說2個小時一停是比較合理的(西方國家有2個小時強制休息的規(guī)定),如果連續(xù)駕駛超過3個小時,那么人就會進入一個倦怠期,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打盹犯困的情況,只要你不是骨骼驚奇,那還是老實休息吧!

  高速上休息最好是進服務區(qū),且不可在高速公路上隨意停車,所以第二個參考方式也就是高速服務區(qū),一般來說,高速服務區(qū)是每間隔40公里有一個(邊遠地區(qū)距離會拉長),所以每四個服務區(qū)停車休息一下是比較好的,如果服務區(qū)距離較長,那么三個、甚至兩個服務區(qū)休息一次更好。俗話說有備無患,即便你精力旺盛,也最好多停車休息,這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車上的乘客負責。

  以上就是給大家推薦的10個預防開車犯困妙招,希望對開車的朋友們有幫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