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必看100條基本常識(上)

作者: 江反  2010-08-19 16:51 [查查吧]:m.uabf.cn

 1.不要上完牌照就猛過車癮:

  車就如同你的女朋友,從一壘到三壘需要時間。新車出廠時,由于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過程中存在誤差,因此需要一定里程的磨合。汽車磨合的優(yōu)劣,會對汽車壽命、安全性和經濟性產生重要影響。汽車的磨合里程一般為1000-2500千米,進口車則更長一些。磨合期分為3個階段,初期100干米、初磨合200千米、磨合形成氧化膜3000千米。

  2.避免預熱時間過長

  啟動車后,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讓發(fā)動機怠速運轉,等水溫達到正常溫度后再把車開走,其實這種預熱的方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電噴發(fā)動機不像化油器發(fā)動機,在達到工作溫度之前,供油系統(tǒng)不能正常工作。電噴發(fā)動機如果采用長時間預熱,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還是有害的。縮短預熱時間可以延長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壽命,還會節(jié)省燃油。發(fā)動機起動后,只要能維持穩(wěn)定的轉速就可以起步行車,在水溫未升高前,適當控制一下車速,等水溫正常后就可以正常駕駛了。

  3.新車初駛階段都有速度規(guī)定

  國產車一般規(guī)定在40~70公里小時以內;進口車一般規(guī)定在最初的1000公里內,當油門全開時車速不超過最高車速的80%,且要求在使用中注意觀察發(fā)動機轉速表和車速表,使發(fā)動機轉速和車速都在中速下工作。一般來說,磨合期的發(fā)動機轉速應嚴格規(guī)定在2000~4000轉分鐘之間。

  4.等新車磨合好了再拉朋友去炫耀

  在最初的1000千米內,國產車不能超過額定載荷的75%~80%;進口車不能超過額定載荷的90%。另外,盡量選擇質量比較好的行車路面,避免過大震動、沖撞或緊急剎車,減少車身和動力系統(tǒng)的負荷。

  5.避免新車跑長途

  有的車主說,我一天給你跑上500千米,三五天就磨合完,殊不知新車跑長途,會使發(fā)動機連續(xù)工作的時間增長,造成機件磨損加劇,得不償失。

  6.慎用緊急剎車

  緊急剎車不但使磨合中的剎車系統(tǒng)受到沖擊,而且加大了底盤和發(fā)動機的沖擊負荷,所以在最初行駛的300干米內盡量不要采用緊急剎車。

  7.定期檢查車況

  新車磨合期間應經常檢查機油、冷卻液、蓄電池電解液是否充足,發(fā)現(xiàn)缺少一定要及時補充。達到一定公里數(shù)后(在磨合期內或結束后)要及時到服務站進行車輛的檢查、保養(yǎng),更換機油、機濾等,并全面檢查底盤系統(tǒng),一般來講是行駛1500千米左右要換一次機油。

  8.第一次清洗很重要

  第一次清洗愛車不能馬虎,如清洗不當,會損傷外層的亮油部分,那車就不是越洗越亮而是越洗越暗了。最好是去無塵手工洗車房,選用中性溫和的洗凈劑,把車漆表面的沙粒、污物清除干凈。有些污物是用肉眼看不出來的,像飛漆、樹膠、堿、酸等化學成分的污染,都應當徹底清除,只是簡單地用洗凈劑是去不掉的,必須用專用去污粘土一點點地擦拭。

  9.保護漆面從新車做起

  新車漆面雖無老化問題,但使用前應該做徹底的保護處理,從出廠到運輸至停車場,車表漆就已經接觸了空氣、酸氣、風沙的侵襲。及時正確的養(yǎng)護,能令漆面保持良好外觀。如果買的是進口轎車,要首先考慮的是車蠟中含有石蠟、樹脂及特氟隆等材料。除蠟時不要用汽油或煤油擦拭,應選用專業(yè)的開蠟液,或者到專業(yè)的美容養(yǎng)護店,請技師幫助處理。至于國產車,車身大多采用靜電噴涂,漆面呈鏡面光澤,故無開蠟需要。

  10.封袖不用再打蠟

  第一次清理完畢,用震拋機把釉封入車漆。這是一項新技術,封完釉的車一年之內不用再打蠟,只用清水清洗后用干凈的麂皮布擦干即可,而且防氧化、防紫外線、保持車漆不會褪色。最后可在輪胎、保險杠、輪眉等部位涂上相應的保護劑,以防老化。

  11.開車時記住一定要把領帶放在安全帶的外面這是為了防止領帶在下車時變成皺皺巴巴的腰帶。

  12.如有需要,還可以購置一套車內西服架,它可以固定在前排座椅的背后開車見客戶前,把嶄新的西服裝在西服套中,記得一定要這樣。

  13.高跟鞋是開車禁忌如果鞋跟太高,很容易卡到油門和剎車下面。也不建議穿拖鞋,因為它容易滑落,讓你控制油門和剎車時沒有分寸感。

  14.頭發(fā)長的人,開車時可以考慮將長發(fā)束起

  不然開窗的時候,頭發(fā)就完全不受控制了。

  15.別把你的會議記錄本、鋼筆塞到儀表板和風擋玻璃的夾角上,一方面影響視線,另一方面剎車時容易飛起來打到自己。也不要在中央后視鏡上掛一些平安符和吊墜,不但交警會找你麻煩,而且在緊急情況下非常不安全。

  16.夏季開車,太陽鏡十分必要

  不宜戴顏色太深的太陽鏡,太暗的顏色會延遲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腦的時間,這種視覺延遲又造成速度感覺失真,使你作出錯誤的判斷。過深的太陽鏡會將駕駛者對情況的反應時間延長100毫秒,結果增加了2.2米的急剎車距離。偏光片可以濾掉太陽反射來的多角度光線,經常需要面對陽光的人也可考慮帶偏光片的太陽鏡。

  17.大家都喜歡赤手握方向盤開車,圖個方便省事,但這樣確實有損健康:

  機動車發(fā)動時或行駛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動,這種震動對人體有害無益,會致使神經系統(tǒng)功部下降。所以開車時最好能戴上手套。

  18.把好方向盤是開車的第一要點:

  無論在何時,都應該把兩手放在方向盤的9點和3點的位置上,而且不要太過用力把穩(wěn)就好。

  19.懷孕的女士通常都不愿意系安全帶,以為這樣會壓迫到胎兒,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一定要提醒她系上

  安全帶的肩帶上部應置于肩月甲骨的地方,而非緊貼脖子,安全帶的肩帶中部以穿過胸部中央為宜a不要壓迫到隆起的肚子,安全帶的腰帶應置于腹部下方,不要壓迫胎兒,身體姿勢要盡量坐正,以免安全帶滑落壓到胎兒。

  20.實際上,汽車上所有的座位中,副駕駛的位置最不安全。

  因為一旦有緊急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駕駛者會處于求生的本能而逃避危險,這樣往往就把危險留給了副駕駛的位置。另外,副駕駛位置上的安全氣囊對于孩子而言,也可能造成窒息的危險。

  21.別忘了調整后視鏡左側后視鏡上、下位置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則調整至車身占據(jù)鏡面范圍的14。右側后視鏡因為駕駛座位于左側,因此駕駛人對車耳右側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時路邊停車的需要,在調整右側后視鏡上、下位置時地面面積要較大,約占鏡面的23。而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占14面積即可。

  22.不要在中央后視鏡中看到自己

  左、右位置調整到鏡面的左側邊緣正好切至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右耳際,而上、下位置則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于鏡面中央即可。

  23.把兒童安置在后排位置。在交通事故中,車輛近距離沖撞是最嚴重的也是最經常發(fā)生的,坐在汽車后排座位的中間位置可以最大可能地遠離危險。也可以讓孩子乘用安全座椅或讓大一點的孩子佩戴安全帶坐在前排,但必須將前座盡量向后調。

  24.正確的駕駛姿勢非常重要上下調整座槽,讓頭部離車頂部至少還有一個拳頭的距離。前后調整,當腳向下踩住剎車踏板至最深處時,腿部仍有一定彎曲,這時的座椅前后位置比較合適。腰部支撐調整,讓座椅支撐住腰,向后靠時,不要讓腰部懸空,這樣就可以減少駕駛過程中的疲勞。頭枕調整,頭枕的最佳位置是頭枕的中心線恰好與眼眉在一條線上。安全帶要放在肩胛骨位置,不要太靠近脖子。

  25.你應該牢記如下電話:

  匪警110;

  火警119;

  交通事故報警122;

  緊急救護120、999;

  家人或摯友的電話至少兩個。

  26.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可你喝了酒又需要回家怎么辦

  自己打車回家,轉天再去開回來。

  請會開車沒喝酒的朋友幫忙。

  請個代駕幫忙把車開回家。

  看看后面的規(guī)定,你就知道我們的3個辦法還是最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機動車駕駛證,并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處15日以下拘留和暫扣3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機動車駕駛證,并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1年內醉酒后駕駛機動車被處罰2次以上的,吊銷機動車駕駛證.5年內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27.單日行車距離:

  要根據(jù)自己的駕駛經驗和精力來確定合適的行車距離,不要太遠,建議每日行車里程不超過400千米。

  28.開車不認路怎么辦有條件的話就安裝電子地圖,無條件的隨車帶一份地圖,在識路困難時萬一周圍沒有人幫助時可自救,不開車時多看看自己常開車通行的路線,這樣既可以打發(fā)時間又為以后識路困難作準備。多吃核桃,銀杏對大腦也有好處。

  29.靠吃東西防曬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多吃一些西紅柿可起到防曬作用,如果再加上10克橄欖油,那么防曬的效果就會更好。芹菜、香菜、白蘿卜等屬于感光蔬菜,這些蔬菜讓愛長斑的皮膚更容易長出色斑。這個季節(jié)反而應該多吃一些抑制色素沉淀、讓皮膚變白暫的蔬果,例如猻猴桃、草莓、西紅柿、桶子、卷心菜等。

  30.長途開車要攜帶的物品

常用且必備的有駕駛證、公路地圖和部分常用的急救藥品和包扎用材料。如果有可能開夜車的話,還應帶上指南針、防水照明手電、機油和部分汽油以及冷卻水、救援電話等。這些看似不起眼兒的東西也許就是關鍵時刻保證你安全的法寶。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