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健康疾病 > 健康貼士 > 口渴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

口渴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

   你知道嗎?口渴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來看看到底是為什么吧。

  烏鴉喝水的故事,人盡皆知,口渴的烏鴉,急中生智取水解渴,一方面告誡人們遇事要冷靜、善于用腦才是智慧之舉,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烏鴉的一種本能反應(yīng)??诳屎人?,看似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其中卻蘊(yùn)含著不少秘密。比如,有時雖感口渴,卻不欲飲水,這是不是身體在向我們發(fā)出疾病的信號呢?今且來看看口渴背后的故事!

  一、口不渴,不欲飲水

  可以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陰證:非陽證。

  2.寒證:多因感受寒邪,陽氣耗傷,癥見惡寒喜暖,肢冷蜷臥,脈遲緊。治宜理中湯。

  3.濕證:表濕證,必兼舌苔薄白而滑,脈浮濡緩,治宜桂枝加附子湯;里濕證(內(nèi)有濕飲痰濁),必兼舌苔白厚而滑,脈沉緩弦細(xì),治宜二陳湯。

  4.傷寒太陽病:未入陽明。

  5.溫病邪在營分不在氣分,舌雖干絳但口不甚渴:邪熱由氣入營,熱騰營氣上升,口反不渴,即使口渴,飲亦不多,且見入夜煩熱,或躁動不安,斑疹隱隱,舌紅絳等。治宜清營涼血,方選清營湯等。

  二、口渴飲水

  可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陽證:非陰證。

  2.熱證:熱盛因熱邪煎熬,津液不能上承,故口渴。治宜瀉火救陰,如三黃之類。兼便秘者,急下存陰,如承氣之類。

  3.燥證:因燥傷津液而致肺胃之水津不足,其人必頻引水自救也。治宜潤肺生津或清胃滋陰,方如沙參麥冬湯、玉女煎等。

  4.傷寒陽明病或溫病熱在氣分:熱甚口渴,兼見大熱、大汗、脈洪大。對這類里熱口渴證,當(dāng)清其熱則渴自止,如白虎湯類、雪梨漿等。

  5.蓄水證:傷寒蓄水證而見口渴者,乃陽虛有寒,水停不化,津氣不能上升也,其癥小便必不利,腹?jié)M有水。治宜溫陽散寒化水,方用五苓散、真武湯之類。

  6.暑證:暑熱深入少陰消渴者,飲水不止,乃暑熱亢盛,傷及腎津也。宜連梅湯主之。

  7.傷寒厥陰病:宜烏梅丸主之。

  8.陰虛火旺:口渴引飲而不解渴,夜間為甚,且伴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等。治宜養(yǎng)陰生津,方選六味地黃湯合增液湯。

  9.血虛證:血虛口渴者,為血虛熱盛,水津不足也。治宜補(bǔ)血清熱生津,方用圣愈湯加天門冬、天花粉,或當(dāng)歸補(bǔ)血湯加天花粉、苧麻根、玉竹、麥冬。

  此外,口渴欲飲還是桂枝湯的禁忌證。

  三、口渴不欲飲或不多飲

  多見于濕溫。濕溫為感受濕熱病邪所致,有熱則渴,有濕則不多飲,或喜熱飲,且伴身熱不揚(yáng)或午后身熱,胸脘痞悶,身重頭蒙,便溏不爽等。治宜清熱化濕并舉,宜黃芩滑石湯或茯苓皮湯。

  四、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常為邪在血分之指征。如瘀血口渴,系氣為血阻,水津不能隨氣上布也,其人雖口渴,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其癥必有瘀血之主癥。治宜祛瘀,或祛瘀兼生津,兼清熱,兼除寒等,方用血府逐瘀湯或小柴胡湯加丹皮、杏仁。瘀血兼熱之口渴用桃仁承氣湯;月經(jīng)不調(diào)兼有瘀血,且上熱下寒之口渴,用溫經(jīng)湯;跌打損傷瘀血之口渴便閉,用玉燭散。

  五、飲水下咽即吐

  可見于:

  1.水逆證:水飲停聚,水津不能四布,必兼小便不利。治宜五苓散以溫陽化飲。

  2.伏暑在肺:本該用溫散,卻誤用溫補(bǔ),致肺氣不能清肅下行。治宜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

  六、渴喜熱飲

  可見于:

  濕溫:有熱則渴,有濕則喜熱飲(濕為陰邪,非溫不化)。

  此外,渴喜熱飲還是黃芩湯的禁忌證,一切喜熱性飲食的寒證瀉痢,絕對禁忌使用黃芩湯。

  七、渴喜冷飲

  這是有內(nèi)熱的表現(xiàn)。根據(jù)喜冷程度的輕重,飲水?dāng)?shù)量的多少,可以測知內(nèi)熱的輕重,因而可以決定用藥的品種和劑量。在傷寒來說有三種類型:

  1.太陽病發(fā)熱兼口渴者,為溫病。

  2.太陽病咳嗽或氣喘兼口渴者,為小青龍湯加石膏或去半夏加瓜蔞根的證候。

  3.陽明病大熱大汗大渴者,為白虎湯證。

  口渴,是一個常見臨床癥狀,可見于多種病證過程之中,同時口渴也是中醫(yī)問診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同是口渴,因其渴的特點(diǎn)不同而主證不同。故臨證辨治,處方用藥,不能不加細(xì)察。

  以上就是有關(guān)口渴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的介紹,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免責(zé)聲明:該文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圖片涉及侵權(quán)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shí),本站將立刻刪除。返回查查吧首頁,查看更多>>
提示

該文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圖片涉及侵權(quán)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shí),本站將立刻刪除。

優(yōu)惠商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