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既是古代神話傳說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比喻同胞兄弟品質(zhì)、愛好各不相同、各有所長。下面是龍生九子成語故事欣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龍生九子的意思及出處
意思: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shù),也是貴數(shù),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多用來比喻同胞兄弟品質(zhì)、愛好各不相同、各有所長。
出處:明·徐應(yīng)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龍生九子成語故事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xiàn)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xué)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yīng)秋的《玉芝堂談蕓》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tǒng)一。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么,說法也不同。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斗,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fēng),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rèn)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yuǎn)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fù)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cè)有其像;
8.八子負(fù)屃(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zāi)。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zhàn)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zhuǎn)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并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wù)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zhàn)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dāng)它們功得圓滿準(zhǔn)備返回天廷復(fù)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yuǎn)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fēng)喚雨,大發(fā)雷霆。
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中的赑屃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赑屃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圣德碑乃記載“真龍?zhí)熳?rdquo;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zhèn)四方神鬼。八子眼看赑屃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fā)誓永不現(xiàn)真身。
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后,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龍生九子成語故事,龍生九子的意思及出處的詳細(xì)信息,希望您能夠喜歡。
推薦閱讀:
2021-07-09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6
2021-07-06
2021-07-06
工作態(tài)度怎么寫 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心態(tài)
2021-07-06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圖片涉及侵權(quán)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