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東風的故事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典故,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的故事,那么具體說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
孔明借東風的故事
赤壁大戰(zhàn)之前,曹操百萬大軍麇集于長江北岸。孫權和劉備聯(lián)合起來,在江南與曹軍相持。東吳都督周瑜和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為了以少勝多,百般策劃,決定采用火攻,一舉打垮曹兵。周瑜把一切都布置妥當,才猛地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曹軍駐在北岸,須有東南風方可放火??蛇@隆冬季節(jié)如何來得東南風?周瑜不由得心中一急,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地上。
諸葛亮聽說周瑜病了,來到帳中探望,他說:“我有一方,可與都督治病。”隨即屏退左右,在紙上寫下十六字遞與周瑜: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見心事被說破,只得以實情相告,請諸葛亮幫忙。諸葛亮滿口答應,笑道:“亮雖不才,卻會作法,可以呼風喚雨。都督若要東南風,可于南屏山建一臺,名‘七星壇’。我于臺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周瑜大喜:“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風,可成大事矣!”一躍而起,著人筑壇去了。
諸葛亮選擇吉期,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fā),上壇祭風。周瑜調兵遣將,只等東南風起,將士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廝殺。
這一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風不動。周瑜在帳中坐立不安,說道:“隆冬之時,怎得東南風?”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周瑜出帳看時,旗角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周瑜看著風起,心中一楞,不由想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若留此人,乃東吳禍根也!及早殺卻,免生他日之憂。”急喚徐盛、丁奉二將,教分水旱兩路都到南屏山七星壇,休問長短,拿住諸葛亮斬首,便立大功。二將領命,徐盛下船,丁奉上馬,各領一百軍士,往南屏山來。丁奉馬軍先到,上壇不見諸葛亮,下壇尋時,徐盛船到。二人聚于江邊,才聽人報說,昨夜一只快船停在灘口,諸葛亮剛才下船,往上水去了。徐、丁便分水陸追襲。徐盛教拽起滿帆,搶風而使,遙望前船不遠,他立于船頭高叫:“軍師休去!都督有請!”諸葛亮立于船尾大笑:“上復都督:好好用兵!我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來加害,預先派趙子龍來相接,將軍不必追趕。”徐盛見前船無帆,只顧趕去。看看至近,趙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我乃常山趙子龍,奉命來接軍師。你如何來追趕?本待一箭射死你,顯得兩家失了和氣。——教你知我手段!”說罷一箭,正射斷徐盛船上篷索,篷帆落下水去,船立時橫在江中。趙云卻教自己船上拽起滿帆,乘順風而去。其船如飛,追之不及。
其實,諸葛亮哪里會“借風”呢?不過是懂得天文、氣象,再加上自己的聰明、智慧罷了。
諸葛孔明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以上就是關于孔明借東風的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2021-07-09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6
2021-07-06
2021-07-06
工作態(tài)度怎么寫 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心態(tài)
2021-07-06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