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1、結合我們的學習談談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及在當代的適用性?
答:一、歷史必然性:1、工業(yè)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fā)展并產生生產過剩的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 間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預示著未來社會革命的性 質和歷史發(fā)展的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歷史條件。2、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趨激化,對科學理論的指導提出了強烈需求,這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3、十 九世紀自然科學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別是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和 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對自然規(guī)律的揭示 及對新的世界觀的需要,為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科學基礎。二、當代適用性:1、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 一種具有開放性和 創(chuàng)新性的理論體系,是一個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 具體實際的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人類智慧的高峰,成為時代的旗幟, 指引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開辟 認識真理的道路。2、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致力于實現以 5 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場,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實現物質 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至 今仍是指導全 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民努力奮斗的武器強大思想。3、馬克思主義關于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全球化 問題、國際市場、經濟周期和經濟決定上層 建筑等許多具有前瞻性的論述,不斷地為現實社會所證實,并 繼續(xù)影響著當代許多社會科學家,對當今的社會革命與社會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
答:首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其次,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于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 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再次,,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 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最后,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好、最進步的社會。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 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社會,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怎樣才能把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起來。
答: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 要的理論品質。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 150 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首先,這種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的反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屬性,在于它的徹底的科學性、堅 定的革命性和自覺的實踐性,而徹底的科學性是最根本的。徹底的科學性是與理論的與時俱進緊密聯系在 一起的。在一定意義上說,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正是科學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這種品質是人類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的具體體現。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 真理,這是人類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本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與時俱進就要把握規(guī)律性。馬克思主義經典 作家從不認為他們的理論是一成不變的,而總是要求根據實踐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化豐富發(fā)展他們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后,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著眼實際,著眼歷史條件的變化,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對待自己創(chuàng)立的理論。 最后,這種品質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內在要求。創(chuàng)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 認識和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也是一個不斷總 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的過程。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及其現代意義?
答:一、如何理解物質觀:1、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是標志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觀 實在性。它不依賴于人的感覺而存在,通過人的感覺為人 所感知、復寫、攝影和反映。2、物質是世界唯 一的本源,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3、物質世界是聯系的,發(fā)展的,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4、時間與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5、不僅自然界是 物質的,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 物質性。二、馬克思主義物質觀至今都具有 豐富而深刻的理論指導意義。它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和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 元論劃清了界 限;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tǒng)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 論基礎。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是馬克 思主義哲學的基石。我們通過實踐改造客觀物質世界,就要充分認識是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實踐活動 依賴于客觀物質世界,而 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更制約著人的實踐活動。就要在馬克思主義物質觀指導下,正 確認識和利用客觀實際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更好地認識和改造客觀物質世 界,以取得社會主義 實踐和各項事業(yè)的勝利。(教材 P26-27、P29)
2 如何理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答: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從實踐出發(fā)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首先,構成社會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推動社 會運動的力量是千百萬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次,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再次, 實踐既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也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現和本質特性。因此,“全 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3、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均GDP進入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時期,既是黃金發(fā)展期,又 是矛盾突顯期,處理得好,就能順利發(fā)展,處理不好,將對經濟社會產生不利影響。我國已進入這一時期, 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對這一問題加以分析。(見下題)
4、《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提出:“發(fā)展必須是科學的發(fā)展, 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fā)展觀念,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提高發(fā)展質量,落實‘五個統(tǒng)籌’,把經濟社會切實轉 入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請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答:一、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任何事物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存在著兩對社會矛盾, 一是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 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二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即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解決得好,就能促進經濟社會 的良性發(fā) 展;解決得不好,就會極大地影響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努力克服生產關系中不 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上層建筑中不適合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部 分,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不斷加大經濟社 會發(fā)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
二、人均 GDP 進入 1000-3000 美元時期,一方面 生產力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較大提 高,這自然有利于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向前發(fā)展,所以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 黃金 發(fā)展期。另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與現實的差異,所有制形式與分配方式的差異等,各地區(qū)各民族經濟 文化發(fā)展相對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各經濟實體中人民群眾的收入水 平也出現了逐漸拉大差距的趨勢,甚至引 發(fā)局部貧富不均的現象。這必然要影響一部分人的生產積極性,成為各類社會矛盾的突顯期,從而對生產 力和社會經濟發(fā)展 產生不良影響。
三、鑒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已經進入人均 GDP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時期,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社會基 本矛盾與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為指 導,高度關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轉變發(fā)展觀念,堅 持以人為本,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在發(fā)展生產的基礎上,調整經濟、社會政策,兼顧社會公平 公正,縮小 貧富差距,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正確地處理各類社會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我們就能不斷提高發(fā)展質量,將我國的經濟社會 轉入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
5、試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及其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種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點或個性。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具體說 它們之間的關系包括:①兩者是相互聯系的,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是共性的表現;②兩者是相互區(qū)別 的,共性只是概括了個性中的共同本質,而不是包括個性的全部內容;③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一 定場合為共性的東西,另一場合就可能是個性的東西,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我國的社會 主義建設,要以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方向;同時又要從我國特殊的國情出發(fā), 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設和發(fā)展道路。在這里,社會主義是普遍性、共性,中國特色是特殊性、個性,建 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把個性與共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
6、為什么說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唯物辯證法是對整個物質世界的本質屬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決的問題是世界怎么樣; 第二,唯物辯證法認為,萬事萬無都處于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中,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條件性,孤立和靜 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們要用聯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題; 第三,唯物辯證法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矛盾是世界,萬事萬物都包含著矛盾,不包含著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認識矛盾就是發(fā)現問題,解決矛盾就是處理問題。要求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認矛盾,發(fā)現矛盾和處 理矛盾。這樣,才能推動事物的發(fā)展; 第四,唯物辯證法認為,整個世界總體上都是有低級向高級不斷的發(fā)展,它的發(fā)展是由量的不斷積累,超 出度的范圍,達到質的飛躍。這要求我們在學習和生和中要重視量的積累,以便突破質的飛躍; 第五,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們在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要以唯物辯證法作 思想導。
7、如何把握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guī)律的辨證關系
一、概念 客觀規(guī)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聯系和必然的趨勢。主觀能動性是指人們能動地認識世 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和作用。
二、辯證關系
1、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人們對客觀規(guī)律認識愈深刻、全面,主觀能動性愈充分地發(fā)揮。如果違背客觀規(guī)律,就會受到它的懲罰。
2、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因為客觀規(guī)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要 正確地認識必須通過實踐,依靠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利用客觀規(guī)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tǒng)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又要發(fā)揮人的主 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tǒng)一起來。
三、意義
1、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guī)律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我們反對唯心論,形而上學,反對“右”的和“左”的錯誤 思想的武器,否認客觀規(guī)律性,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泥坑,其表現為“精神萬能論”, 在革命和建設中往往會導致超越歷史發(fā)展的階段。在政治上會犯冒險盲動的“左”的錯誤??浯笞鹬乜陀^ 規(guī)律性,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陷入形而上學機械論的錯誤。其表現為“宿命論”,在革命和建設中, 往往會導致落后于歷史發(fā)展的階段,在政治上開歷史的倒車,犯“右”的錯誤。
2、在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中,必須尊重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同時必須充分發(fā) 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tài)度結合起來,才能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加速我國四化 建設。既要反對不尊重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的唯心主義、精神萬能論,又要反對拜倒在規(guī)律面前,否認 發(fā)揮人民群眾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機械論,才能搞好四化建設
第二章
1、螞蟻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光線,但我們能證明螞蟻看見而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且這種證明只能以人眼睛 所造成的知覺為基礎,這說明人眼的特殊構造不是人的認識的絕對界限。據此說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答:1、任何動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觸外部世界,而人類卻可以通過實踐了解并根據自身的需要去能動地改 造世界。2、螞蟻能看見人類所看不見的光線,這是螞蟻 所具有的本能。從人類的本能來看,眼睛所能看 到的東西雖然有限,甚至連螞蟻也不如;但人類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學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本來并不存在的太空探 測儀、高能加速器、顯微鏡等科學儀器,大大地拓展人類的視野,看到人的視力所看不到的極 遠或極其微小的東西。3、以上事實證明了人眼的特殊構造不是人的認 識的絕對界限,人類對客觀物質世 界的認識,其主要來源不是人類的自然本能,而是人類的實踐。
2、互聯網既可用來傳播先進文化與觀念,也可用來散布文化垃圾。運用實踐和認識相互關系的原理,分析 互聯網對人們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哪些影響?當代大學生對互聯網的發(fā)展應樹立怎樣的價值觀?
答:1、實踐在人的認識的形成中具有決定作用。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為認識提供了可能,使認識得以 產生和發(fā)展。2、互聯網作為一種現代化的傳播工具,打 破了地域、民族、國別等界限,大大縮短了人們 之間相互交往聯系的距離。它的出現,對大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也為大學生通過上網實踐、發(fā)展自 己的思想認 識提供了可能。3、互聯網作為一項現實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既可用來傳播先進的文化與觀 念,也可用來散布文化垃圾。依據認識源于實踐的原理,當代大學生在 實踐中經常接觸互聯網中先進的文 化與觀念,能激發(fā)自己積極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科學人文精神;如果經常性接觸 其中的文化垃圾,則會對 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長帶來若干不良影響。4、因此,當代大學生對待互聯網 的發(fā)展,不能僅憑個人興趣,受互聯網中負面因素的影響,而應該把個人的價值追求 同汲取科學知識、積 極精神和藝術熏陶等先進的文化與觀念結合起來,實現個人價值以堅持真理標準為前提,堅持真理與價值 的辯證統(tǒng)一觀,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積極 作用而避開其負面影響,通過互聯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學人文 素質。
3、結合馬克思的論述,談談如何理解哲學上的價值和價值評價的含義?或如何理解真理和價值、科學精神 和人文精神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答:1、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價值的實現有賴于人類對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發(fā)展水平。人類所發(fā)現或 創(chuàng)造出來的每一種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類需要的某種價 值。但價值具有主體性,對不同的主體具有不同 的意義。2、人類的一切新發(fā)現或新創(chuàng)造,都標志著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能力擴大,從這些發(fā)現和進步可 資人類利 用的價值來看,就成了人類智慧的化身;當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價值脫離了真理的制約,成為人 類不同個體或社會集團之間爭奪的對象或進行各種斗爭的武器時,就 會加劇人類社會的諸多矛盾與沖突, 對整個人類造成傷害,又似乎使人類變得更加愚蠢起來。3、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成功的實踐以真理和價 值的辯證統(tǒng)一為前 提。當人所追求的價值與真理標準相統(tǒng)一時,由此產生的新發(fā)現或新事物就會成為人類 社會進步“智慧生命”的力量;當人所追求的價值與真理標準相違背時,人的 生命就會成為阻礙社會歷史 前進的“愚鈍的物質力量”。因此,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新事物價值的追求與評價,以堅持 真理標準為前提,在實現真理價值的前提下實現人生的價值。
2021-07-09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6
2021-07-06
2021-07-06
工作態(tài)度怎么寫 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心態(tài)
2021-07-06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