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健康疾病 > 中藥大全 > 茜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2)

茜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2)

  8、茜草治療吐血不定:茜草一兩.生搗羅為散.每服二錢 水一中盞 煎至七分 放冷 食后服之.(《簡要濟眾方》)

  9、茜草治療吐血后虛熱躁渴及解毒:茜草(銼)、黑豆(去皮)、甘草(炙 銼)各等分.上三味 搗羅為細末 井華水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溫熱水化下 不拘時服.(《圣濟總錄》茜草丸)

  10、茜草用于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腹痛,跌打損傷腫痛,兼熱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涼血。治瘀血經(jīng)閉,可單用,或配丹參、赤芍、當歸等藥同用,則可增強活血通經(jīng)作用;若為血枯兼瘀之經(jīng)閉,又當配制首烏、熟地黃、川芎等,以養(yǎng)血活血通經(jīng)。

  11、茜草用于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茜草性寒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均可選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證,輕者單用,重者可配小薊、白茅根、山梔子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藥神書》十灰散。治大腸蘊熱之腸風便血,常配黃芩、地榆、槐角等藥,以清腸涼血止血。治血熱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黃、側(cè)柏葉等藥,以涼血止崩;若氣虛不攝,沖任虛損,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黃芪、山萸肉、烏賊骨等藥,以補氣攝血,收澀固脫。

  12、茜草用于風濕痹痛。茜草活血通經(jīng),故亦治風濕痹痛,若屬熱痹者,常配忍冬藤、絡(luò)石藤、秦艾等藥,以清熱通絡(luò)止痛;屬風寒濕痹者,又當與川烏、獨活、海風藤等同用,以祛風除濕、散寒通痹。

  13、茜草治產(chǎn)后瘀阻腹痛,屬熱者,常配敗醬草、紅藤、赤芍等藥,以清熱化瘀止痛;屬寒滯者,常配當歸、川芎、炮姜等藥,以散寒暖宮、化瘀止痛;兼氣虛血虧者,常配炙黃蔑、人參、當歸等藥,以補虛化瘀。治跌打損傷瘀腫,常配紅花、川斷、骨碎補等藥,以活血消腫療傷。

  14、茜草用于瘡癰,痔腫。茜草能涼血化瘀以消散瘡癰,治熱毒瘡瘍或乳癰,常配蒲公英、銀花、地丁等藥;治痔瘡腫痛,常配大黃、虎杖、地榆等藥。

  15、茜草用于黃疸。茜草涼血清瘀熱而退黃,用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山梔、大黃等藥,以清熱涼血,利濕退黃。

  茜草,別名蒨草、血見愁、地蘇木、活血丹、土丹參、紅內(nèi)消等。具有治療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熱咯血、產(chǎn)后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癥。以根入藥,性寒,味苦酸,功能涼血止血、祛瘀生新。中醫(yī)理論推薦茜草治病驗方如下:

  跌打損傷:茜草根120克,紅花20克,川芎30克,白酒1000毫升。將上藥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兩次。

  慢性腹瀉:茜草、山藥適量,炒黑存性,研為細末,加少許紅糖。每天3次,每次9克,飯前服,一周為一療程。

  月經(jīng)先期,量多、血色深紅:茜草15克,荊芥炭9克,牡丹皮10克,烏賊骨9克。水煎服,經(jīng)前一周服,每日一劑,連服5~7天。

  痔瘡腫痛:茜草30克,大黃10克,虎杖15克,地榆15克。水煎,每日一劑,連用7天。

  蕁麻疹:茜草根20克,地膚子、蛇床子各10克。水煎,黃酒送服,每日一劑。

  慢性氣管炎:茜草20克,浙貝母10克,杏仁10克,麻黃5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水煎,每日一劑。

  過敏性紫癜:茜草根30克,生地黃15克,元參12克,牡丹皮10克,防風10克,白芍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一劑。

  口腔潰瘍:茜草20克,黃連5克。水煎。每日一劑,連服14天。

  外傷出血:茜草根、三七適量,研細末,外敷傷處,每日一次。

免責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quán)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返回查查吧首頁,查看更多>>
提示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quán)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優(yōu)惠商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