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zhèn)€大家介紹一下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以下相關介紹吧!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一、教學設想:
《始得西山宴游記》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所寫的著名的“永州八記”的首篇,它被譽為“游記之祖”,對后世影響深遠。
文章極寫西山之“怪特”,登西山壯觀天地,把自然與個體情感完全融為一體,西山的景物特征與作者志趣相互映照,渾然天成。
該文被編排在蘇教版必修一最后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第二板塊“感悟自然”的第二篇。它的前面有本板塊的《赤壁賦》和第一板塊“諦聽天籟”的兩篇散文:郁達夫的《江南的冬天》和高建群的《西地平線上》。它的后面為第三板塊“湖山沉思”的兩篇美國作家的散文:梭羅的《神的一滴》和奧爾多·利奧波德的《象山那樣思考》。本專題的“寫作指導”為“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寫作實踐”是以“大自然的智慧”為題寫一篇文章。專題學習方式為“文本研習”。
根據(jù)此文的特點和蘇教版教材編者的意圖,筆者以為,此課的核心教學內(nèi)容應該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領會西山之怪特美與作者遭遇挫折卻不甘沉淪的人格之美及二者是如何相互映照的,繼續(xù)引導學生像山那樣思考、感悟自然。
二、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如“惴栗”、“隙”、“趣”、“徒”“緣”、“斫”、“箕踞”、“際”、“志”以及“而”、“乎”、“其”等;
2、疏通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第一段不直接寫西山的妙處;
3、領會西山之怪特美與作者遭遇挫折卻不甘沉淪的人格之美及二者是如何相互映照的,感悟“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景物和作者情感的關系。
課前準備:
學生上網(wǎng)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被貶永州的情況。老師做好教學課件。
1、課時安排:
一課時。
2、教學過程:
三、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于當年還是窮鄉(xiāng)僻壤的黃州,“駕一葉之扁舟”夜游赤壁,“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感悟到“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終于從被貶謫的苦難中解脫出來。
同樣是被貶謫的柳宗元,游覽山水時是否也有感悟呢?若有,那他又有什么感悟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之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記》,跟隨作者去看看,他當年看到了永州什么樣的山水?看到這些山水后會有什么感悟?
四、聽師范讀,整體感知
聽老師范讀,把握下列字詞的正確讀音,思考首段寫了什么?是否寫西山的山水?若不是,文章哪些文字是寫西山的山水?(PPT)
僇(lù)人 惴(zhuì)栗(lì) 施施(yíyí) 斫(zhuó) 榛(zhēn)莽 茅茷(fá) 衽(rèn)席 岈(xiā)然 垤(dié) 攢(cuán)蹙(cù) 培塿(pǒu lǒu) 顥(hào)氣
明確:首段主要是寫作者游覽永州的其它山水,第二段才寫游覽西山。
五、研讀首段,理解作者游它山之情
過度:文章標題是《始得西山宴游記》,有人說文章直接寫游西山就是了,為什么還要花三分之一的篇幅去寫游其它山水?第一段刪去不是更好嗎?
這個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可以先放一放。我們可以先看看第一段到底寫了些什么?
是否可以這么去思考:寫景一般是為抒情服務的,作者游“是州之山水”之前是什么心情?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游“是州之山水”之后是什么心情?從哪里可以看出?
(一)游“是州之山水”前之心情
1、你怎么理解“恒惴栗”?可以改成“常惴惴”嗎?
明確:“恒”,是“經(jīng)常、常常”的意思,但“恒”與“常常”又有所不同,“恒”,還有“永久的、連續(xù)不斷的”意思,而“常常”則是有間隔的。“惴惴”,只是表明不安的樣子,但“惴栗”一個“栗”字將“惴”的情狀“戰(zhàn)栗”顯現(xiàn)出來了。
2、怎么理解“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以將“漫漫”改為“慢慢”嗎?
明確:施施而行,是慢慢地行走的意思。施施,慢步緩行的樣子。漫漫而游,是無拘無束地游,漫無目的地游玩,心中缺乏支柱與精神。漫漫,漫無目的不受拘束的樣子,強調(diào)的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若改“漫漫”為“慢慢”,一則少了漫無目的的意思,二則與“施施”語義重復。
3、補充寫作背景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貞元九年(793),20歲的柳宗元考中進士,十四年(25歲)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由于順宗下臺、憲宗上臺,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32歲)和劉禹錫以及其他革新派人士都隨即被貶。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太守的屬官)。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后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由于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被貶后,政敵們?nèi)圆豢戏胚^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后,也還罵聲不絕。由此可見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
4、由此可見作者游“是州之山水”之前是什么心情?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語義上是什么關系?
明確:從“恒惴栗”可以看出,身為“僇人”的作者被貶謫到永州后是持續(xù)處在“心驚膽顫、憂懼不安”的狀態(tài)中。從“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看,作者為了緩解這種壓抑的心情,往往故作輕松,悠哉游哉漫無目的地游山玩水。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因果關系,正是因為內(nèi)心苦悶,所以想借助游山玩水來排解心中的憂愁。
(二)游“是州之山水”后之心情
1、請一生讀作者游永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即“日與其徒上高山——覺而起,起而歸”,其他同學思考哪些詞寫“游”,哪些詞體現(xiàn)了“異”。
明確:寫“游”的詞有“上”、“入”、“窮”、“無遠不到”等;體現(xiàn)出“異”的詞主要有“高”、“深”、“回”、“幽”、“怪”等。
2、作者游永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心情如何?其苦悶的心情排除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指導學生重點研習“傾壺而醉”、“夢”、“歸”等關鍵詞和頂真的修辭等。
明確:
(1)從“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看,作者游山玩水節(jié)奏非???,似乎是走馬觀花。為什么這么快?可見這里的山水雖“異態(tài)”,但并不能吸引作者,并不能給作者“解愁”,所以還是“恒惴栗”。
(2)從“到則皮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看,“傾壺”存心把自己灌醉,似乎很瀟灑,但恰恰從這表面的瀟灑里反應出作者在借酒麻醉自己,可見作者并沒能在“是州山水之異態(tài)者”中解脫出來。
(3)從“意有所及,夢亦同趣”看,作者在酒醉后的夢中同樣還是沒能“解脫”,因為這里的“意”,肯定不會只有“美好的夢想”,恐怕白天還有更多的現(xiàn)實煩惱,既然“同趣”,則連“夢”中都不得安寧。
(4)從“覺而起,起而歸”以及其他一系列頂真句看,作者對此“山水之異態(tài)者”沒有半點留戀,可見此山水未能給作者“解愁”。
(三)小結:作者游山玩水,其目的是為了“解愁”,而作者游這些山卻并不怎么觀賞風景,而是很干脆利落,喝酒醉酒再夢一場,夢醒時分也不怎么留戀,而是起而歸,打道回府。 可見,“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不能給作者“解愁”。所以作者在文章末尾感嘆“吾向之未始游”,徹底否定了文章首段提到的“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
以上就是關于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2021-07-09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6
2021-07-06
2021-07-06
工作態(tài)度怎么寫 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心態(tài)
2021-07-06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