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題。
北京的“大”與“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觸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來,無論出北京站奔長安街,還是乘車過機場路,都會頓覺呼吸順暢。“順暢”本應是空間印象,卻由復雜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鶴見祐輔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說,若是旅行者于“看過雄渾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視那生息于此的幾百萬北京人的生活與感情”,會由中國人的生活之中,發(fā)現(xiàn)“日本人所難以企及的‘大’和‘深’在”。
外國觀光客如何感覺北京姑置不論,來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鎮(zhèn)而又略具歷史知識的本國旅游者,他們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應當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種皇城氣象而來。初進北京,你會覺得馬路廣場無不大,甚至感到過于空闊,大而無當,大得近于浪費。由天安門下穿過故宮,則像是走過了極長的一段歷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習慣于其闊大,所感的大,也漸漸地偏于“內(nèi)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頭見老人提鳥籠,竟有點神思恍惚,因這種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見到。無論世事有怎樣的變幻,護城河邊,元大都的土城一帶,大小公園里,以至鬧市區(qū)馬路邊人行道上,都會有老人提著鳥籠悠悠然而過,并無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樂的安詳寧靜。老派北京人即以這安詳寧靜的神情風度,與北京的“大”和諧。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無所損益,也就不在細小處計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氣,多少應緣于此的吧。躋身學界,對于北京城中學界這一角的大,更有會心。北京學界的大,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題目大文章發(fā)大議論,憑借“中心”的優(yōu)勢而著眼處大,人才薈萃而氣象闊大,更因其富于包容,較之別處更能接納后進。哲學家任繼愈寫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語“大學者,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之學府也”,說“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學術氣度廣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當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則,或許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種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種內(nèi)在境界,非具備相應的知識并有體會時的細心,即不能領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勝之地。龔自珍寫京畿一帶的形勢,說“畿輔千山互長雄,太行一臂怒趨東”;還說“太行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見慣了大山巨嶺,會以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這一帶山卻給京城氣象平添了森嚴。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見“西山有時渺然隔云漢外,有時蒼然墮幾榻前”。于薄幕時分,華燈初上,獨立蒼茫,遙望遠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滄桑之感的。即使你無意于作悠遠之想,走在馬路上,時見飛檐雕梁的樓宇、紅漆金釘?shù)拇箝T,也會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擁有的歷史縱深。
直到此時,你還未走進胡同,看那些個精致的四合院和擁塞不堪的大小雜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種人生境界,有形呈現(xiàn)的人生境界,生動地展示著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間的有限依存和有節(jié)制的呼應。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國人表述其
對中國式家庭關系層次的印象:“在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個人都忠于他的時代,同時又不激烈的拒絕別人的時代,,他們把不同的時代糅到了一塊,像用許多味藥揉成的一個藥丸似的。他們都順從著歷史,同時又似乎抗拒著歷史。他們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寬容,彼此體諒,他們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這種關系結(jié)構(gòu),推而廣之即至街坊、鄰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輩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構(gòu)造胡同秩序。厚積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國歷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宮、天安門,而且那些幸運地保存下來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實物歷史,是凝結(jié)于磚石的歷史文化。你在沒有走進這些胡同人家之前,關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這樣,你漫步于北京街頭,在胡同深處諦聽了市聲,因融和的人情、親切的人語而有“如歸”之感?;蛟S你有時會為古城景觀的破壞而慨嘆不已,但仍能發(fā)現(xiàn)古城猶在的活力。
北京是與時俱進的。這古城畢竟不是一個大古董,專為了供外人的鑒賞。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嘗一味寧靜——燕趙畢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舊時的文人偏愛這古城的黃昏,以為北京最宜這樣的一種情調(diào)。士大夫氣十足的現(xiàn)代文人還偏愛北京的冬天,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認為“北方生活的偉大幽閑,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徹底”,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閑”。今天的人們,或許更樂于享用生氣勃勃激情涌動的北京之春。他們也會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曠,空氣的凈爽,于
聲瀏亮【1】的鴿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總讓人有所期待的,,她也總不負期待,因而你不
妨一來再來。寫到這里,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是一副東道主的ロ吻。我有時的確將北京視同鄉(xiāng)土了。
靜夜中,傾聽著這大城重濁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曉后的那個日子:那個日子
將給人們帶來些什么?
(取材于趙園的同名散文)
注釋:【1】瀏亮:明朗清晰。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較之別處更能接納后進 后進:資歷較淺的后輩
B.大致都在形勝之地 形勝:外形優(yōu)美
C.燕趙畢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慷慨悲歌:激昂悲壯,有英雄氣概
D.北方生活的偉大幽閑 幽閑:清靜閑適
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稱北京是與時俱進的,不是專供外人鑒賞的“大古董”,說明作者對北京這座古城的情感態(tài)度,不止于懷舊。
B.結(jié)尾寫道“傾聽著這大城重濁有力的呼吸”,作者把北京視為生命體,“重濁有力”顯示了北京城的歷史感與生命力。
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是為了說明北京之“大”。
D.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稱“你”,是為了與讀者建立一種對話關系,便于帶領讀者感受歷史現(xiàn)場,進入生活情境。
19.北京的“大”在文中有不同層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從空間印象入手,談北京城市格局的“闊大”。
B.作者從京畿一帶的地理形勢,談京城氣象的“森嚴”。
C.北京的“大”養(yǎng)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詳寧靜”的神情風度。
D.北京的“大”體現(xiàn)在學術氣度的廣大與文化精神的包容。
20.作者為什么說“你在沒有走進這些胡同人家之前,關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請結(jié)合上下文具體說明。(6分)
21.作者久居北京,對北京文化既有親切的感性體驗,又有學者自覺的理性思考。作者從提籠架鳥的老人、窗外的西山、瀏亮的鴿哨聲等生活細節(jié)感知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試借助這種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來談談你對自己所生活的周邊世界(如城鎮(zhèn)、社區(qū)、學校家庭等)的認識與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學校的信息。(7分)
第1頁:2019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試題與答案
第2頁:2019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試題與答案第3頁:2019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試題與答案 第4頁:2019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試題與答案 第5頁:2019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試題與答案第6頁:2019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試題與答案2021-07-09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6
2021-07-06
2021-07-06
工作態(tài)度怎么寫 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心態(tài)
2021-07-06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