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為什么會被尊為神靈?是誰賦予了它們執(zhí)掌人們生死和命運的權力?這要從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本命觀念的蛻變說起。
十二生肖是從動物崇拜和圖騰崇拜演變來的。在原始社會生產力和認識自然的能力極低的情況下,人們對馬、牛、羊、雞、犬等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依賴感,對虎、蛇等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恐懼感,對嗅覺發(fā)達的狗、善于奔走的馬等動物產生崇敬感,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動物崇拜使原始人產生了萬物有靈觀念。在萬物有靈觀念的作用下,原始人認為他們所崇拜的動物之所以這樣了不起,是他們部族祖先的靈魂附在了這些動物身上的緣故。于是這些動物就成了他們部族的圖騰。殷商甲骨文記載的“馬方”、“虎方”,都是與商王朝并存的國家;《列子》一書在談到黃帝和炎帝的戰(zhàn)爭的時候,提到黃帝“帥熊、羆、狼、豹、、虎為前驅,雕、、鷹、鳶為旗幟”,具有圖騰崇拜的顯著特征;還有古書所記載的“伏羲鱗身,女媧蛇軀”、炎帝“人身牛首”、舜帝“狀如雞,鳴似鳳”等,也可以用圖騰崇拜來解釋。正是附在圖騰動物身上的祖先之靈,演變成了后來的生肖本命神。
有了本命神,必有本命觀念。本命觀念使古人把對圖騰動物的崇拜心理投射到天文星相上去,用動物的名稱去給星座命名。環(huán)列周天的二十八宿,就被經過一番劃分組合,而命名為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龜蛇)。在同樣的心理支配下,人們用一些動物來標識古天文歷法概念,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許多學者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所謂黃帝“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這里所說的“甲子”指十二生肖。就是說,當初用來指代歲星在周天黃道的具體位置的,既不是星紀、玄枵、訾、降婁等十二次,也不是子、丑、寅、卯等十二支,而是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所謂“造甲子”,是實行干支紀年紀月以后的說法。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對少數(shù)民族十二獸歷的研究,得出了與此相類似的結論。劉先生指出,居住于四川大涼山地區(qū)的彝族居民,其十二生肖與漢族完全一樣,而這十二生肖與他們的十二獸紀日和十月歷法有關。所謂十二獸紀日和十月歷法,即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36天,一年為10個月。劉堯漢先生在所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中認為,在漢族的歷史上,這種以十二生肖紀日的十月歷法產生于夏禹時代,十二生肖屬于這種遠古歷法的遺留。這種看法在學術界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認同。
古人總是試圖從日月運行、斗轉星移中,探索出“天”與“天道”的奧秘,中國古代哲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古天文歷法為基礎的。于是,通過古天文歷法這座橋梁,十二生肖逐漸融入了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