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處退休干部始終如一日的堅守
汽車駛出額濟納旗城鎮(zhèn),沿著小路向黑城進發(fā),40公里路,車窗外滿是荒涼的沙丘,沒有一處人家。走到近前,沙窩中才驀然閃現(xiàn)出一幢孤零零的小平房,這就是蘇和跟老伴德力格生活了10年的家。門沒上鎖,幾件極其簡單的家具道出老兩口生活的樸素。在漫無邊際的大漠中見到蘇和,誰都想不到,眼前這個攥著鐵鍬、衣著樸素、面容和善的古稀老人是一位正廳級退休老干部。
2004年,57歲的蘇和主動向組織申請,辭去阿拉善盟政協(xié)主席職務,從盟委所在地阿拉善左旗回到700公里外的老家額濟納旗,在大漠中的黑城遺址旁植樹造林,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在黑城腳下蓋起了三間平房,在沙漠扎下了根。
4月,蘇和迎來了一年中最重要的季節(jié)——種植梭梭新苗、為前兩年種下的梭梭澆水、為下一年的栽種做育苗準備……工作都要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完成。老人忙得不可開交,采訪就在勞動中進行。
布好長長的幾條灌溉水管,合上電閘,水泵開始發(fā)出低沉的鳴叫。不一會兒,水上來了,扁平水管立刻被撐得圓鼓鼓的,水仿佛有生命似地在水管中竄向遠處??粗殂榍迦獨g騰地從管口奔出,滋潤著滾滾黃沙中干渴的梭梭苗,蘇和老人露出了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在沙漠中種樹,最難的是水。自然條件不好,人能克服,但沒有水,種下去的苗就活不了。”
蘇和選擇植樹的黑城遺址是一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西夏古城,沙化嚴重。他回憶說,幾十年前,這附近林草茂密,胡楊、紅柳密得駱駝進去都找不見,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后,生態(tài)日趨惡化,大片植被枯死,風沙天氣越來越多,額濟納旗甚至成了沙塵暴的策源地。“黑城周圍風刮過來的沙子堆得和城墻一樣高,眼看都要被埋掉了。我當時有個想法,黑城不能在我們這輩人手上消失。”蘇和說。
10年前,為防止駱駝吃掉植物幼苗,蘇和將2.3萬畝沙漠圍上圍欄,開始用水車拉水種植梭梭,綠化沙漠。10年間,蘇和在沙漠上打了8眼井用于澆灌,他和老伴親手種的梭梭林也一點點擴大,達到了3000畝。10年后,最初在房后種植的兩棵胡楊長成了大樹,人卻累彎了腰。老人被太陽和風沙磨礪過的堅毅的臉上已刻滿皺紋,滿是傷痕的大手上,老繭褪了一層又一層。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和試驗,蘇和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抗旱栽植技術,以抗旱性強的梭梭作為主要栽植樹種擴大植被面積。他種植的梭梭林已成為阿拉善盟面積最大的人工梭梭林之一。
像一棵梭梭在播撒種子
■他能讓牧民自愿加入到種植隊伍中
在額濟納旗,說到蘇和,周邊農牧民都會豎起大拇指由衷地稱贊。
“蘇老曾擔任過我們額濟納旗旗長、旗委書記,但不論誰跟他打交道,都感覺他和我們普通牧民一樣。”吉日格郎圖嘎查牧民滿都格日勒是在蘇和的帶動下種植梭梭的。她總結說,之所以會自愿在沙漠上搞綠化,一方面是蘇和的榜樣力量,但更重要的還是蘇和的“辦法多”。他能讓牧民自愿加入到種植隊伍中。
“阿拉善盟境內有烏蘭布和、巴丹吉林、騰格里3座大沙漠,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治理沙漠就好比愚公移山,但如果大家都能參與進來,狀況就不一樣了。”蘇和說。
最初,蘇和種植梭梭缺少人手,就雇用周邊牧民來幫忙。育苗、栽種、管護、病蟲害治理、滅鼠、防野兔……他把自己多年摸索的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牧民。牧民為蘇和干活有了額外收入,同時也學到了種植梭梭的技術。“第二年,蘇老送給我們一些梭梭苗,讓我們回去在自家周圍種,把門前環(huán)境弄好一點。我們的梭梭種活了,蘇老又給我們找來蓯蓉種子,讓我們種在梭梭的根部。蓯蓉是名貴的中草藥,長成后牧民們又多了份收入。有了經(jīng)濟利益,自愿在沙漠里種梭梭的牧民越來越多,生態(tài)一點點地改善了。” 滿都格日勒說,現(xiàn)在僅吉日格郎圖嘎查就已種植梭梭林2000多畝。
目前,在額濟納旗,大約有300戶牧民在蘇和的帶動下開始種植梭梭。“蘇和就像一顆在沙漠中頑強生存下來的梭梭。他打下的梭梭種子又在四周生根發(fā)芽,長成了一片片梭梭林。沙丘不再像過去那樣肆意流動了。”跟隨蘇和多年的龔殿成告訴記者。
每一棵植物都是他的孩子
■保證成活率付出的辛苦比種下它要多得多
烈日下,蘇和用鐵鍬將沒能成活的梭梭從沙土中挖出來。補種新的幼苗時,他總是跪在地上用手小心地培好沙土,再拉過水管澆水。“這是去年種下去的,今年成活了一大半,還是水有點跟不上。頭3年如果能每年澆2次水,成活率就會大大提高。3年下來,扎根的深度就差不多了,可以‘斷奶’了”。
每種下一棵樹苗,蘇和會用舊衣服仔細地裹住樹干。“裹衣服是怕兔子和老鼠吃,這幾年生態(tài)有改善了,沙漠里的兔子多了,鼠害也猖獗了。”種下一棵苗,蘇和用粗糙的大手摩挲著樹干,像是在表達對孩子的愛憐,“每棵樹都是有生命的,像我的孩子一樣,總希望它茁壯成長。在沙漠里種一棵植物容易,最難的是后期維護,保證成活率付出的辛苦比種下它要多得多。”
3000畝梭梭林,日常維護要花去極大的精力。沙漠的春天,3天2場風,出門一趟,口鼻衣領就塞滿沙塵;夏天,沙漠中的氣溫高達40攝氏度以上,老兩口經(jīng)常頂著似火的驕陽干活,但蘇和卻對這一切習以為常。
近幾年,水的問題解決了,但其他問題又接踵而至。沙漠中人跡罕至,嗅到綠色氣息的牲畜頻繁光顧,老鼠也在這里筑巢,不斷偷啃新長出的梭梭樹。蘇和每天除了澆水,還要進行巡護和滅鼠。這對于年輕人來說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蘇和做到了,他堅持每天巡視,風雨無阻。
如今,年近七旬的老人也開始想著自己干不動時,梭梭林的出路。“交給有責任心的單位或人。”蘇和只有一個想法。
“但眼前,我父親的想法還多著呢!他想打井,想擴大梭梭面積,想育更多的梭梭苗,想帶動更多人到沙漠種梭梭……我們全家老小一到放假就要來這里幫他干活。只要是種樹方面的事,我們都得聽他的。”蘇和的兒子虎慶告訴記者。
去年,看到蘇和日益勞累,德力格買了一只奶羊,給蘇和補充營養(yǎng)。“這10年不知不覺就過來了。他想給家鄉(xiāng)做點貢獻,我們一家的想法就是讓他好好保養(yǎng)身體,多干幾年……”德力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