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口自然保護區(qū)
片口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片口、小壩、開坪3鄉(xiāng)境內(nèi)。地處四川盆地西緣,青藏高原東南緣岷山中段,龍門山西側(cè)。<br><br>> 保護區(qū)北起松潘、平武、北川三交界的六角頂,南到北川小園的任仲嶺,東至北川與平武交界的大松包,西至片口的竹林溝。區(qū)內(nèi)最高海拔中六角頂3320米,最低海拔任仲嶺1100米,面積為8293平方公里。
郪江古鎮(zhèn)
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鄉(xiāng),三十年代更名為郪江鄉(xiāng),1992年建鎮(zhèn),同年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郪江位于四川綿陽三臺縣,,是三臺文化的發(fā)祥地,境內(nèi)有戰(zhàn)國時代郪王城和傳說的郪王墓,遍及全鎮(zhèn)的漢代至兩晉時期的崖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宋時代摩崖造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廟和石橋,它們淋漓盡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歷史和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境內(nèi)有錦江與郪江交匯,山清水秀,與古樸典雅的古鎮(zhèn)互相呼應(yīng),是觀光、度假、旅游休閑的絕佳境地。
云臺觀,距郪江古鎮(zhèn)二公里的巴蜀地區(qū)的第二大道教勝地。路邊的一座古牌坊告訴人們云臺觀到了,兩棵枝繁葉茂的古榕樹向游人指明了上山的道路。這是一處在五十年代就被列為省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殿宇樓閣鱗次櫛比,古樹參天郁郁蔥蔥,詩文楹聯(lián)筆走龍蛇,紅沙條石砌就的登山小道蜿蜒曲折地出沒在山林間,一切似乎還在述說著昨日的鼎盛香火。這里是古建筑攝影的絕佳場地,始建于南宋,至明、清兩代仍在擴建。玄天宮、圈拱門、石華表、降魔殿、鐘鼓樓、十殿、涼亭、三皇觀、回龍閣等,綿延兩三里,氣勢宏偉,無不透露出,古代先人們的高超技能。
遠離了交通主干道,也就遠離了繁華、喧嚷。地處僻靜山區(qū)的古剎更蕭然肅靜,此刻站在這里我少了一分往日生活的紛擾,多了一分對生命的沉思。
云臺觀每年農(nóng)歷的三月初一、五月十八、六月十九,是趕廟會的日子,屆時四方八面的鄉(xiāng)親都將趕來朝會,那將是一幅生動的民俗風(fēng)情畫。
郪江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但是它也經(jīng)不住歲月的煎熬,在無可奈何中漸漸"褪色"。
封火墻還在,不過是斷墻殘壁。老屋還在,已然破舊不堪。古街還在,坑坑洼洼,阻人快步。石橋還在,卻仿佛馱不動世道的滄桑。戲樓還在,更難承載百態(tài)人生
漁父村森林公園
漁父村位于市區(qū)東北部沈家壩東端富樂山麓涪江岸邊。涪江水平如鏡,岸上竹木繁茂,春日桃花盛開,仿佛桃源仙境。涪江岸邊有一長約7米寬約3米顏色微黃的巨石名“黃黃斑石”,相傳為涪翁垂釣處。石上刻有杜甫《東津觀打魚歌》二首和明代綿州籍進士高簡撰寫的《大石醉歌》,后記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季冬刻。崖壁間有摩崖石刻造像。
漁父村森林公園亦是正在規(guī)劃建設(shè)中的一處公園,位于市區(qū)北郊約5公里游仙鎮(zhèn)境芙蓉溪南岸,占地0.35平方公里。此處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面臨水。因系由林場規(guī)劃改建,樹木多達120余種,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富有濃郁的山林野趣。漁父村故址在富樂山前涪江岸邊,故址建筑解放后已改作民居,不宜在原址重建。1988年規(guī)劃改林場建公園時,依“漁樵相伴”的意思定名為漁父村森林公園以紀(jì)念涪翁。并在公園內(nèi)規(guī)劃為漁父故村、水月清和、蒼林野蹤、天地同春、丹峰西霞、遠人別業(yè)等6個景區(qū),逐步進行各具特色的規(guī)劃建設(shè)。
芙蓉溪指富樂山西麓芙蓉溪下游約2公里長的河段。這里溪水水深波平,清澈似鏡,古代兩岸遍植芙蓉,芙蓉溪因此得名。溪東岸邊唐代建有治平院(即杜甫詩中之“左綿公館”),宋、明兩代均在其遺址上建春酣亭,清末又在遺址上建李杜祠。自唐代開始,芙蓉溪即為綿州城外的風(fēng)景游樂區(qū)。
竇圌山
竇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東岸。相傳唐代彰明(今屬江油縣)主簿竇圌(字子明)隱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頂約5公里許,行道迂迂回盤旋,林木蒼翠,景色秀麗。 竇圌山遠看呈團形,南北走向,長28公里,寬168公里,面積約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40米,相對高度540米。地理座標(biāo):東經(jīng)104度49分,北緯31度55分。竇圌山飛天藏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顛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頂各有古廟一座,名東岳、竇真、魯班。三峰之中惟一峰有險路可通,其余兩峰由上下兩根鐵索組成懸橋相連。峰下不遠處為云巖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門外有唐李白題贊圌山石碑一通,謂:"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竇圌山山中十大旅游區(qū)域,二十八個景點,博十幽深。云巖寺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管理單位。飛天藏具有八百多年歷史,舉世無雙;團嶺鐵索飛渡堪稱神州一絕;高空滑翔驚險刺激;載人索道安全舒適;桃園景區(qū)清雅爽朗;中國歷代皇帝長廊223尊圓雕石刻居全國之最。
該山原名端山,以其山形外貌似端(上小下大竹編的囤子)而名。后相傳有唐彰明縣(今屬江油市)主薄竇子明慕此山清奇跡幽秀,棄宮隱居于此,后羽化飛升,成仙而去,于是“有仙則名”,遂在端山的前面冠以竇姓,故名竇圌山。李白少年時曾游此山,題下千古絕句“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后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手書攜刻于山中石碑之上。該山以山勢奇特,林壑幽美著名,是與青城、峨眉媲美的川北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