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大家分享魯迅先生的論大革命時代的文學,希望可以幫到您哦!
大革命與文學有什么影響呢?大約可以分開三個時候來說:
(一)大革命之前,所有的文學,大抵是對于種種社會狀態(tài),覺得不平,覺得痛苦,就叫苦,鳴不平,在世界文學中關于這類的文學頗不少。但這些叫苦鳴不平的文學對于革命沒有什么影響,因為叫苦鳴不平,并無力量,壓迫你們的人仍然不理,老鼠雖然吱吱地叫,盡管叫出很好的文學,而貓兒吃起它來,還是不客氣。所以僅僅有叫苦鳴不平的文學時,這個民族還沒有希望,因為止于叫苦和鳴不平。例如人們打官司,失敗的方面到了分發(fā)冤單的時候,對手就知道他沒有力量再打官司,事情已經(jīng)了結(jié)了;所以叫苦鳴不平的文學等于喊冤,壓迫者對此倒覺得放心。有些民族因為叫苦無用,連苦也不叫了,他們便成為沉默的民族,漸漸更加衰頹下去,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沒有什么聲音了!至于富有反抗性,蘊有力量的民族,因為叫苦沒用,他便覺悟起來,由哀音而變?yōu)榕稹E鸬奈膶W一出現(xiàn),反抗就快到了;他們已經(jīng)很憤怒,所以與革命爆發(fā)時代接近的文學每每帶有憤怒之音;他要反抗,他要復仇。蘇俄革命將起時,即有些這類的文學。但也有例外,如波蘭,雖然早有復仇的文學,然而他的恢復,是靠著歐洲大戰(zhàn)的。
(二)到了大革命的時代,文學沒有了,沒有聲音了,因為大家受革命潮流的鼓蕩,大家由呼喊而轉(zhuǎn)入行動,大家忙著革命,沒有閑空談文學了。還有一層,是那時民生凋敝,一心尋面包吃尚且來不及,那里有心思談文學呢?守舊的人因為受革命潮流的打擊,氣得發(fā)昏,也不能再唱所謂他們底文學了。有人說:“文學是窮苦的時候做的”,其實未必,窮苦的時候必定沒有文學作品的,我在北京時,一窮,就到處借錢,不寫一個字,到薪俸發(fā)放時,才坐下來做文章。忙的時候也必定沒有文學作品,挑擔的人必要把擔子放下,才能做文章;拉車的人也必要把車子放下,才能做文章。大革命時代忙得很,同時又窮得很,這一部分人和那一部分人斗爭,非先行變換現(xiàn)代社會底狀態(tài)不可,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做文章;所以大革命時代的文學便只好暫歸沉寂了。
(三)等到大革命成功后,社會底狀態(tài)緩和了,大家底生活有余裕了,這時候就又產(chǎn)生文學。這時候底文學有二:一種文學是贊揚革命,稱頌革命,——謳歌革命,因為進步的文學家想到社會改變,社會向前走,對于舊社會的破壞和新社會的建設,都覺得有意義,一方面對于舊制度的崩壞很高興,一方面對于新的建設來謳歌。另有一種文學是吊舊社會的滅亡——挽歌——也是革命后會有的文學。有些的人以為這是“反革命的文學”,我想,倒也無須加以這么大的罪名。革命雖然進行,但社會上舊人物還很多,決不能一時變成新人物,他們的腦中滿藏著舊思想舊東西;環(huán)境漸變,影響到他們自身的一切,于是回想舊時的舒服,便對于舊社會眷念不已,戀戀不舍,因而講出很古的話,陳舊的話,形成這樣的文學。這種文學都是悲哀的調(diào)子,表示他心里不舒服,一方面看見新的建設勝利了,一方面看見舊的制度滅亡了,所以唱起挽歌來。但是懷舊,唱挽歌,就表示已經(jīng)革命了,如果沒有革命,舊人物正得勢,是不會唱挽歌的。
不過中國沒有這兩種文學——對舊制度挽歌,對新制度謳歌;因為中國革命還沒有成功,正是青黃不接,忙于革命的時候。不過舊文學仍然很多,報紙上的文章,幾乎全是舊式。我想,這足見中國革命對于社會沒有多大的改變,對于守舊的人沒有多大的影響,所以舊人仍能超然物外。廣東報紙所講的文學,都是舊的,新的很少,也可以證明廣東社會沒有受革命影響;沒有對新的謳歌,也沒有對舊的挽歌,廣東仍然是十年前底廣東。不但如此,并且也沒有叫苦,沒有鳴不平;止看見工會參加游行,但這是政府允許的,不是因壓迫而反抗的,也不過是奉旨革命。中國社會沒有改變,所以沒有懷舊的哀詞,也沒有嶄新的進行曲,只在蘇俄卻已產(chǎn)生了這兩種文學。他們的舊文學家逃亡外國,所作的文學,多是吊亡挽舊的哀詞;新文學則正在努力向前走,偉大的作品雖然還沒有,但是新作品已不少,他們已經(jīng)離開怒吼時期而過渡到謳歌的時期了。贊美建設是革命進行以后的影響,再往后去的情形怎樣,現(xiàn)在不得而知,但推想起來,大約是平民文學罷,因為平民的世界,是革命的結(jié)果。
現(xiàn)在中國自然沒有平民文學,世界上也還沒有平民文學,所有的文學,歌呀,詩呀,大抵是給上等人看的;他們吃飽了,睡在躺椅上,捧著看。一個才子出門遇見一個佳人,兩個人很要好,有一個不才子從中搗亂,生出差遲來,但終于團圓了。這樣地看看,多么舒服?;蛘咧v上等人怎樣有趣和快樂,下等人怎樣可笑。前幾年《新青年》載過幾篇小說,描寫罪人在寒地里的生活,大學教授看了就不高興,因為他們不喜歡看這樣的下流人。如果詩歌描寫車夫,就是下流詩歌;一出戲里,有犯罪的事情,就是下流戲。他們的戲里的腳色,止有才子佳人,才子中狀元,佳人封一品夫人,在才子佳人本身很歡喜,他們看了也很歡喜,下等人沒奈何,也只好替他們一同歡喜歡喜。在現(xiàn)在,有人以平民——工人農(nóng)民——為材料,做小說做詩,我們也稱之為平民文學,其實這不是平民文學,因為平民還沒有開口。這是另外的人從旁看見平民的生活,假托平民底口吻而說的。眼前的文人有些雖然窮,但總比工人農(nóng)民富足些,這才能有錢去讀書,才能有文章;一看好像是平民所說的,其實不是;這不是真的平民小說。平民所唱的山歌野曲,現(xiàn)在也有人寫下來,以為是平民之音了,因為是老百姓所唱。但他們間接受古書的影響很大,他們對于鄉(xiāng)下的紳士有田三千畝,佩服得不了,每每拿紳士的思想,做自己的思想,紳士們慣吟五言詩,七言詩;因此他們所唱的山歌野曲,大半也是五言或七言。這是就格律而言,還有構(gòu)思取意,也是很陳腐的,不能稱是真正的平民文學。現(xiàn)在中國底小說和詩實在比不上別國,無可奈何,只好稱之曰文學;談不到革命時代的文學,更談不到平民文學。現(xiàn)在的文學家都是讀書人,如果工人農(nóng)民不解放,工人農(nóng)民的思想,仍然是讀書人的思想,必待工人農(nóng)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學。有些人說:“中國已有平民文學”,其實這是不對的。
諸君是實際的戰(zhàn)爭者,是革命的戰(zhàn)士,我以為現(xiàn)在還是不要佩服文學的好。學文學對于戰(zhàn)爭,沒有益處,最好不過作一篇戰(zhàn)歌,或者寫得美的,便可于戰(zhàn)余休憩時看看,倒也有趣。要講得堂皇點,則譬如種柳樹,待到柳樹長大,濃陰蔽日,農(nóng)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樹底下吃飯,休息休息。中國現(xiàn)在的社會情狀,止有實地的革命戰(zhàn)爭,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自然也有人以為文學于革命是有偉力的,但我個人總覺得懷疑,文學總是一種余裕的產(chǎn)物,可以表示一民族的文化,倒是真的。人大概是不滿于自己目前所做的事的,我一向只會做幾篇文章,自己也做得厭了,而捏槍的諸君,卻又要聽講文學。我呢,自然倒愿意聽聽大炮的聲音,仿佛覺得大炮的聲音或者比文學的聲音要好聽得多似的。我的演說只有這樣多,感謝諸君聽完的厚意!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魯迅先生的論大革命時代的文學,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