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活動或比賽的報道中我們常會聽到“東道主”這個詞,“東道主”這個詞是由何而來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東道主”的由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東道主”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
公元630年,晉國和秦國的聯(lián)軍包圍了鄭國的國都。鄭文公向老臣燭之武求救。燭之武思考了很久,決定身入險地,憑自己的口才設法解圍。
當夜,燭之武在天黑時叫人用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自會見秦穆公。晉國和秦國是當時的兩個大國,雖然這次聯(lián)軍包圍鄭國,但他們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明爭暗斗。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聯(lián)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并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恐怕難以做到,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
秦穆公聽了,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進一步說到:“要是您能把鄭國留下,讓他們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么,鄭國一定供應,做好充分的安排,這有什么不好?”就這樣,秦穆公終于被燭之武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只剩下晉國獨木不成林,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
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后來,這個詞就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了,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
以上是給大家介紹的“東道主”的由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