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仁寺
又稱十方堂,在羅睺寺山門東側,為羅睺寺的屬廟。清代道光年間修建。清代康熙年間,羅睺寺由青廟改為黃廟(喇嘛廟),常住藏族喇嘛。青海、甘肅等地的藏族佛教徒朝圣五臺山,就在該寺居住修持。后來僧眾逐漸增多,道光年間,修建了十方堂,專門招待從遠地來的喇嘛和少數民族善男信女。因該寺沒有地產,日常開支佛用仍由羅睺寺擔負。
十方堂有三進殿宇,殿宇兩側配樓房長廊。殿堂和殿堂設置有明顯的藏式風格。寺內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旁有鐘鼓二樓。中間一座殿是宗喀巴大師殿,殿內主供黃教祖師宗喀巴大銅像。第三層殿面闊5間,檐額上掛一塊書有藏文的木匾,意為彌勒殿,殿內供彌勒菩薩等銅像數尊,兩壁的經架上置道光版藏文《甘珠爾》經。
黛螺頂
又寫作大螺頂,因從山頂往下看,向一個倒扣的大海螺,而盛夏時候,山上樹木郁郁蔥蔥,呈墨綠色,所以也叫黛螺頂!以其1080級臺階聞名,登1080臺階,消除1080種煩惱。寺內以文殊為主供,文殊菩薩以大智著稱,所以1080級臺階也稱作"大智路"。寺內供有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的文殊菩薩,故登黛螺頂素有小朝臺之稱,是很多忠實佛教信徒的及游客的必去之地。
五臺山風光如畫,奇特的峰崖、森嚴挺拔的古松勁柏、彌漫沉浮的云山霧海金碧輝煌的殿宇樓臺構建成一派錦繡天地。據《清涼山志》記載:“周穆王時,已有聲教及此。清涼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中,造廟祀之”。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漢明帝曾派使臣往天竺取經,使臣回國,在洛陽建白寺。翌年,在五臺山建寺。相傳臺懷鎮(zhèn)西側山峰,與古印度靈鷲山相似,因此五臺山的這座新建寺廟,就被命名為大孚靈鷲寺,現稱顯通寺。此后,經北魏、北齊、隋、唐直至清末,五臺山的寺廟建筑廣建群居,臺內臺外,寺廟林立,建筑輝煌壯麗,成為中國很有影響的佛教圣地。目前,五臺山現存寺廟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有著名的顯通寺、塔院寺、羅睺寺、萬佛閣、菩薩頂等。這里壯麗的建筑物,精美的雕刻,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重新放出特有的光輝,成為中外賓客的旅游勝地。
殊像寺
殊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廟西面,獅子溝北麓。乾隆二十六年(176年),弘歷陪皇太后到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進香,見文殊妙相莊嚴,
令人起敬,“默識其像以歸”。佛經中釋迦有“東方主尊菩薩是文殊,有時現比丘像,有時現國王像”預言。而“文殊”又譯“曼殊”,“曼殊”與“滿洲”相似,所以西藏達賴喇嘛進丹書時,稱清朝皇帝為“曼殊師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獅子溝傳言;進而有人就附會說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乾隆和太后對此不加可否,任說其說?;氐骄?,太后就令人按五臺山文殊模樣雕刻石像供于香山寶相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弘歷特命內務府仿五臺山殊像寺規(guī)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廟。殊像寺落成時,乾隆參加瞻禮,并作詩道:“殊像全規(guī)臺廟模,撰辰慶落禮曼殊。金經蒙古猶常有,寶帙皇朝可獨無?譯以國書宣白業(yè),習之修士翊浮圖。雖然名實期相稱,師利應嗤謂是乎。”該廟喇嘛皆為滿族,故清廷稱此廟為家廟。
文殊菩薩道場包括:東臺望海峰:聰明文殊保佑孩子學業(yè)有成。南臺景秀峰:智慧文殊保佑家人事業(yè)輝煌。西臺掛月峰:(獅子吼文殊保佑家庭和睦安康。北臺葉斗峰:無垢文殊保佑全家消災免難。中臺翠巖峰:儒童文殊保佑子孫一切順利。
2022-04-01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第二屆龍崗喜劇節(jié)爆笑來襲(節(jié)目排期+購票方
2021-07-16
2021-07-16
2021-07-16
2021-07-16
2021-07-15
2021深圳寶安區(qū)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參觀時間及限流人
2021-07-15
2021-07-15
2021-07-15
2021-07-13
2021-07-13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